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潘家园街道>>活动剪影

独眼老人受伤,眼睛“零件”丢了!人大代表李绍伟教授克服困难妙手寻光明

发布时间:2023-02-20

  冯阿姨(化名)今年69岁,自幼左眼因病丧失视力,只能依靠右眼视物。而冯阿姨这只极为珍贵的右眼,近年来也状况频出,8年前在外院做了手术,术后出现了角膜溃疡和角膜白斑,后来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做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并植入了人工晶体,术后视力良好,能够维持正常生活。

  然而一年前,冯阿姨突遭意外,被铁架撞伤了右眼,当场晶体脱位崩离,眼内组织受损,情况非常严重危急。当时在附近医院做了紧急处置,受伤后的冯阿姨生活不能自理,必须依靠家人照护,当地医院予以药物治疗后,情况也并未有所好转。

  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的冯阿姨,再次来到了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院长李绍伟教授接诊后,马上为冯阿姨做了细致全面的眼部检查。结果不容乐观,冯阿姨右眼因外伤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导致角膜基质水肿浑浊,周边植床也出现白色浑浊,视力仅有40cm指数,伤眼有新生血管长入,形成角膜瘢痕,必须要更换新的角膜。为了尽可能多地挽回一些视力,需要再植入一枚新的人工晶体。听完李绍伟教授的分析,冯阿姨心中升起一股希望:“李院长仁心妙手,我的眼睛有救了!”

  迎难而上,李绍伟教授一次性完成两大高难度手术

  要同时实施穿透性角膜移植和人工晶体植入的联合手术,等于“开着天窗”做手术,风险很大,要保住冯阿姨唯一的这只好眼,意味着手术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闪失,这对于任何一位手术医生来说,都是一项非常大的考验。

  为最大程度确保手术安全,李绍伟教授经过慎重考量评估,决定在角膜水肿的情况下,先做闭合式的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像冯阿姨这样无完整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一般的缝线式人工晶体固定术风险过高,时间一长,患者会因缝线刺激引起眼内炎症反应,或发生缝线松脱、溶解导致人工晶体位移等并发症。采用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术,可以大大缩短手术“开窗”时间,免除缝线造成的一系列并发症,创伤更小,晶体稳固性也更强。成功植入人工晶体后,再实施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安全性更高。

  面对如此高难度、高风险的联合眼科手术,李绍伟教授迎难而上,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最终非常成功且安全地完成了这台复杂的“右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人工晶体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手术”,一次性为冯阿姨解决了两大视力问题。术后第二天,冯阿姨右眼视力就已恢复到0.12,这个结果令她和家人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