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朝阳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区十六届人大第六次会议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计划审查意见及区人大常委会对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报告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

关于落实区十六届人大第六次会议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计划审查意见及

区人大常委会对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报告

——2020年12月22日在朝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

朝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  欣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计划审查意见及区人大常委会对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

 朝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财政经济委员会对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了审查意见,第二十九次常委会议听取了《关于朝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对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

 围绕人代会提出的“大力推动‘三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中主动作为,推动区域发展再升级;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坚持需求导向,织密民生保障网”,以及常委会提出的“化危为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有效性和企业获得感;着力补短板、惠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编好‘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建议,根据人大代表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区政府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意见得到落实。

 一、以规划为引领,落实“三化”功能定位

 1.“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纲要》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总体达到目标要求,其中经济质量效益类指标总体平稳,生态环境类指标表现突出,红线约束类和民生福祉类指标达到规划要求。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一廊”地区“五大提升工程”和城乡发展“六个一百”工程2020年推进111项任务,涉及新建项目40个,五年总任务顺利完成,区域功能持续优化提升。“十三五”规划评估工作顺利开展,高标准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总结评估报告和32个专项规划评估报告,为谋划“十四五”提供参考。

 2.有序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扎实完成支撑《纲要》内容前期研究工作。38项前期课题均已形成最终成果,30个专项规划均为《纲要》文本提供支撑。结合新形势新要求,高标准编制我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发展目标,参考国家、北京市关于指标设置的考虑,结合我区发展需要,通过多方研讨形成我区“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指标体系,梳理并纳入各领域“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重点任务。积极落实“开门办规划”。组织成立朝阳区“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携手共绘新朝阳”系列活动,累计收集有效问卷13700余份、建言献策数百条,并将相关内容吸纳到《纲要》文本中。

 3.国际化发展实现新突破。北京自贸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落地朝阳。实现多项北京自贸区“首发”,中粮财务成为北京首家单币种账户升级为多币种账户的金融企业,北京自贸区CBD国际人才港揭牌,朝阳自贸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上线。首批示范项目先行落地。北京首支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璟泉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在我区落户,巴基斯坦哈比银行设立北京分行。服务业扩大开放第三轮70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克诺尔中国等25个项目落地。“统一登记的动产担保融资服务模式” 等六项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空间承载力系统提升。CBD在全球21个顶级商务区中排名第7,亚洲第2,全国第1,核心区国寿等7个项目入市招商。朝阳园北区街区控制性详规、首个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奥运功能区北京亚洲金融大厦等楼宇投入使用。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金地启汇中心、环球财金中心等综合体项目具备招商条件。第四使馆区用地范围内地上建筑物全部拆除,轨道交通一体化项目启动。

 4.科技文化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率先发布《朝阳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进一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鲲鹏联合创新中心落地朝阳,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优化互联网大数据资源管理应用。率先出台数字经济示范区实施方案,为发展数字经济创造有利条件。全区累计开通5G基站4021个,长安街延长线、CBD核心区、奥林匹克公园等重点区域实现专项覆盖。“百园工程”全面完成,文创实验区电子城新媒体创新产业园改造加快推进,着力打造游戏电竞产业新高地,菁英梦谷时尚创意梦工场等4家新建和续建项目投入运营。新增科技信息类企业超7000家,文化产业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50家,成功引进央视通、璀璨星空等一批文创行业领军企业。“3+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创新推出线上文化活动2100余项,新建成5家城市书屋,街乡文化中心达标率提升至86%,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区”称号。     

 5.城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PM2.5年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下降7%,5个河道考核断面全部稳定达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推进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566亩、城市绿地1035亩,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4%。“两环六楔,五河十园”的生态格局初步形成,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开园,北花园公园等10处公园绿地绿化主体基本完工,加快金盏森林公园(二期)等2个项目施工建设。完成中心城区污水管线10公里、再生水管线10公里建设任务,坝河滨水空间建设一期(使馆区示范段)工程完工。

 二、以“五新”为抓手,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能

 1.双循环体系加快建设。新消费释放市场活力。制定《朝阳区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发布《朝阳区商业步行街白皮书》,持续释放我区消费潜力。发展直播带货、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2.8%。吸引一批国际时尚前沿品牌,引进各类首店占全市近5成,北京SKP单店销售额、单位面积产出在全球百货商场中“双第一”,华贸天地西街开业,丽都商圈环境提升工程完工。举办“北京消费季潮朝阳”活动,推出4个市级特色深夜食堂街区、10个特色文旅消费街区,华贸天地西街等商业项目开业。引入社会资本主导望京小街街区更新,开街后迅速成为全市时尚消费、文化交流、商务休闲的新高地。新开放打造国际商务片区。制定《朝阳区实施新开放举措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大力推动开放政策在金融、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达128家,占全市总量的70%,新设外资企业382家,占全市总量的40%。依托服贸会平台,举办“全球采购与数字贸易的创新融合”高峰论坛,促成签约项目9个。组织区内365家企业共同参与第三届进博会,累计实现交易额6.7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7%。

 2.聚焦重点促进财源建设。成立区级财源建设专班,组建338人的财源建设工作队伍,下设税务局、人力社保局、市场监管局三个二级工作专班,明确招商引资队伍,动员全区力量开展财源建设工作。专班建立完善十大工作机制,聚焦十类企业清单,开展十大专项行动,高度重视企业外迁,加大稳企工作力度。累计走访市区两级任务清单企业5741家,回迁异地纳税企业283家,迁至京外企业177家,同比下降50.1%。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确保资金安全有效支出,针对45个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涉及评估资金19.4亿元,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5.2%,35个项目开展事后绩效评价,涉及评估资金20.9亿元,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6.7%。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启动CBD公司、朝富公司合并重组工作。

 3.大力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12项市级年度量化考核任务中,5项超额完成,9项排名全市前三,3项排名全市第一。拆除并实现“场清地净”316.4万平方米、腾退土地328公顷,推进第一批26个“基本无违法建设街乡”创建。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120个,“留白增绿”实施198.5公顷,“战略留白”临时绿化实施30.8公顷,整治无证无照经营单位411家、占道经营146处,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1家、培训机构13家、商品交易市场5家,实现“开墙打洞”等整治类任务“动态清零”。人防工程环境恢复246处,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175条,棚户区改造征收580户。

 4.区域协同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加强与城市副中心的产业对接,联合通州举办招商引资大会,组织50余家企业集中沟通对接,围绕产业园区共建、应用场景联创进一步深化合作。引导符合发展定位企业向副中心聚集,支持5家优质企业落户,涉及税收3.5亿元。共享三里屯太古里发展经验,协助环球主题公园及周边打造“三里屯味道”。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落地,引导北京方舟伟业智能科技等3家企业迁至雄安新区。

 5.统筹兼顾推进农村城市化。实现拆迁腾退150万平方米、绿化233公顷,成立区级腾退拔钉子专班,6个乡上市地块和安置房用地涉及94万平米非宅、344户宅基地全部拆除。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加快4类45个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奶西等9个安置房项目具备开工条件,颐堤港二期等3个产业项目开工,将台国际文化硅谷等3个产业项目主体竣工。探索容缺审批机制,完成5个安置房项目产权证补办。集体土地统筹力度持续加强,出台“村地区管”实施意见和区级产业用地统筹实施方案,组建产业用地区级统筹专班。第一批10个美丽乡村通过市级验收,第二批10个美丽乡村有序实施,奶东等7个村平均建设进度达85%。村级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将台、南磨房2个乡的乡级改革形成初步方案。

 三、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提升服务有效性和企业获得感

 1.全力保障复工复学。统筹防疫物资生产、调配,组织区内6家企业,建立起19条口罩生产线,日产能约170万只,全区累计生产口罩约2500万只。运用“人脸识别+红外测温”技术,为我区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免费配备智能测温设备450套,助力员工快速返岗。协助816家企业、2596名高管等外籍人员返京复工。创新采用“容缺受理、即时办理、即时取照”等方式,快速为20余家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增加经营范围。实行建筑工地复工承诺制,率先公布核查确认合格的供餐企业名单。统筹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分批分次复学复课。

 2.综合施策保住市场主体。建立中小微企业数据库,涵盖中小微企业约25万家,全面监测企业运行。积极落实国家和市级政策,出台两个区级“18条措施”。推动区属国企、区属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主体累计为全区2.4万家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11.6亿元。积极发挥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作用,引导区内金融机构成功放款3100余笔,累计贷款160亿元。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70.5亿元。为1.3万家企业11.6万人申请临时性岗位补贴,申请企业数量占全市近50%,累计为全区14.3万家企业减免五项社保费用共计279亿元,确保各级各项“援企”政策落到实处。

 3.多措并举稳定居民就业。建立24小时企业用工保障机制,跟踪对接全区700余家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累计发布岗位2万余个,完成招工1.5万余人,创新性推动“共享用工”服务。打造以“展翼未来、才子朝阳”为主题的高校毕业生线上招聘活动,毕业生就业率达95.33%。组织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0余场,开发就业岗位1.5万个。促进城乡登记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348人,累计开发就业岗位9.3万个,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4.区域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出台《朝阳区提升新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0年-2022年)》,进一步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发布高成长企业培育“凤鸣计划”,认定高科技高成长20强暨明日之星企业,将“服务包”企业扩围至288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出154个告知承诺事项、办事时限压减60%,实现402个事项全程网办,656个事项掌上办理。“朝好办”窗口主题事项增至255项,57个政务场所实现延时服务全覆盖。区块链技术应用取得成效,企业认证材料由9项压缩至2项,多项数据实现共享,医保报销凭证开具“一次不用跑”。连续三年在北京市各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第一。

 四、以“七有”“五性”民生需求为导向,提高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水平

 1.社会治理工作深入推进。 “接诉即办”群众诉求响应率始终保持在100%,解决率、满意率较年初分别提升26个和13个百分点。大力推广社区成长伙伴计划,打造43个市级社区协商示范点,城市地区推进100个“四有”小区试点建设,农村地区拆分、新建社区25个。建设居民议事厅1922个,推选议事代表19729名。建成20个全要素小区、258个全景楼院,实现硬件、软件同步提升。完成社区服务站改革425家,实行“综合受理+全岗社工”和全程代办,带动提升社区服务整体水平。

 2.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深化“劲松模式”“首开经验”,启动危旧楼房改建项目2个,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8个。新开工各类政策性住房6621套,加装电梯开工建设487部,完成320部,完成量全市第一。引导美菜、美团、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平台加大对我区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给,每日对重点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货源供应、销售及运营情况进行监测,及时了解价格情况。困难群体社会保障强化落实,为特困及低保对象累计拨付基本生活保障金1.4亿。

 3.公共服务质量持续完善。新增9所幼儿园,全区新增学前学位8800个,学前教育普惠性学位占比达到83%,转型升级12所中小学,新建、改扩建4所中小学,增加3800个学位,实现了全区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垂杨柳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来广营院区开业,组建国际医疗联合体,提升区域国际化医疗水平。实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院前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高质量通过国家专家组验收。新增养老机构6家、养老驿站10家,新增床位805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被评为全国优秀。

 4.城市运行更加智能安全高效。优化区域路网架构,建成化工路、广顺北大街等10条主次支路,北京朝阳站周边6条配套道路基本完工,京沈客专沿线8处预留节点完工。基本完成CBD区域交通综合整治,完成天达路等20项疏堵工程建设。完成102公里慢行系统整治,裕民中路等20条道路永久路灯建设完工。深入推进路侧停车改革,基本实现高位视频设备电子收费全覆盖,全年新增5200余个停车位,建成吉利大厦等5处立体停车设施。贯彻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启动128座密闭式清洁站的升级改造项目,建成16座农村地区垃圾中转站,全区垃圾实现密闭收运,示范片区内垃圾楼计量称重,厨余垃圾分出率提高到21%。持续推进“城市管理大脑”系统建设,研究推动环卫管理等7个一期应用场景的开发建设,在全市率先试点公共设施“一码共治”。落实《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物业管理覆盖率、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党的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86%、77%、91%。启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43.5%、39.7%,火灾事故起数下降26.5%。食品药品抽检抽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8%和99%以上。在全市首创“1268N”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成立全市首家数字金融风险防范实验室,在营网贷机构实现清零,稳妥处置涉众型经济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