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朝阳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2年9月22日在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杨蓓蓓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吴小杰代区长委托,代表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情况。2022年,朝阳区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按照“治乱、减负、防风险”和“改革、转型、促提升”的工作思路,校内校外同步推进,坚定稳妥有序推动“双减”工作。

 一、“双减”工作开展情况

 (一)区级高位统筹,部门联动,建立高效运行保障机制

 坚持统筹高位推动,形成区级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上下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双减”工作在朝阳开局良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部署。构建以“1+6+32+15”为核心的区级“双减”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即1个区级“双减”工作专班,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在32个头部企业成立驻企专班,在15个学区内设驻企专班进行归总管理,制定区级“双减”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细。

 二是健全机制形成合力。区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度“双减”工作,主管领导定期现场调度。区级专班在教委集中合署办公,建立了会商研究、部门联动、快速查处、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督查督办六项机制,形成“上下衔接、左右沟通、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是营造正向宣传氛围。开展“双减”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校长“述双减”活动,为家校社协力攻坚“双减”奠定了思想基础。朝阳区2个案例获评全国“双减”优秀案例(全市共4个),工作经验代表北京市在全国“双减”工作调度会上作典型发言,并被学习强国、人民教育、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二)坚持疏堵结合,强化监管措施,深化校外培训治理

 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的全领域监管,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一是推动机构压减转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518址压减至30址,压减率94%,实现了大幅压减的目标。坚持压减、规范同步实施,按照“1+1+3”标准推进线下复课工作。探索“五员”管理模式,对已批机构派驻党建指导员、教研员、督导员、巡查员、机关联络员,围绕消防安全、证照资质、校园防疫、教师资格、培训内容、预收费管理等方面,每周两次进行全域巡查,持续规范办学行为。

 二是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建立风险监测综合评价体系,采取风险等级响应措施。落实“一企一策一案”,联合约谈机构380余人次,妥善处置突出敏感事件21起,对433名重点人员落实稳控措施,对11处点位现场管控,成功劝阻两家机构在境外融资上市。探索建立“联合约谈机构—稳定家长团队—现场点位布控—搭建平台消课—归拢资金退费—引导诉讼仲裁”的风险化解“六步法”,协调处置风险机构,有效化解纠纷矛盾。

 三是严查违规地下培训。对无证机构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深入开展排查整治,对无证办学、虚假宣传、合同欺诈等问题,依法从严治理。自去年以来,共移送违规线索87件,立案55起,罚款金额566.4万元,通报20家,形成有效震慑。开展“监管护苗”暑期专项行动,对以暑期托管为名违规培训问题进行联合执法,现场关停查处,巩固治理成效。

 四是推进非学科机构规范管理。实施分类管理,专题研究营利性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工作,明确教育、文旅、体育、科技、卫健、市场等部门负责相应的行业归口日常监管,推动准入衔接工作。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价格管理、从业人员、培训材料等专项排查,抽查73家机构,未发现相关问题。

 五是做好校外治理常态化监管。发挥“双楼长”作用,对全区所有教培机构落点落位,条块联动开展动态排查,推动监管形成长效。以标准化合约为抓手,搭建“预付管家”平台,集中开展合约推广。平台累计完成170家机构注册,监管金额21.81亿元。

 (三)落实立德树人,优化校内供给,全面提升育人水平

 始终把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根本之策,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

 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印发《朝阳区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实施学校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备案制度,确保国家课程的全面有效实施。实现全区同年级教学进度统一、周课时总量统一、命题难度统一。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建立幼小协同研究机制,面向一年级教师开展幼小衔接培训,强化衔接意识,指导学科教师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教学计划,确保零起点教学。

 二是规范教育教学秩序。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意见,修订课堂评价标准,抓教学行为规范。全学段推进“一核四维五环节”课堂改进,抓课堂教学质量。开展系列教师基本功培训活动,抓教学能力提升。开发线上同步课程学习资源包,抓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完善了五个教学管理规范性文件,诊断课堂教学5400余节次,开发了1万余节线上课程,保障学生学习质量。

 三是提升作业管控能力。开展专题研究,加强全区教师培训。建立作业班级统筹管理制度,强化“三坚持三严禁”,抽查结果显示,我区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统筹落实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要求,建立了下校调研机制和校长汇报机制,实现15个学区全覆盖调研,指导学校做好数据分析,探索适合学校特点的“双减”措施。

 四是丰富课后服务供给。以需求为导向,升级课后服务范围,做到学校、学期、学科、有需求的学生“四个全覆盖”。以发展为导向,升级课后服务内容,实现突出答疑辅导、作业完成、体育锻炼、劳动教育“四个突出”。以问题为导向,升级课后服务资源调配,落实引入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教辅中心资源、跨校优秀教师力量以及社会资源“三个引入”。全区参加课后服务学生20.2万人,占比95.8%,学校课后服务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五是大力推进“互联网+基础教育”。修订《朝阳区课堂评价标准3.0版》,推进同步课程资源优化工作。加强对微课建设的培训及展示,推进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应用实践,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落地策略研究,扩充优质线上课程资源库。

 二、存在的问题

 “双减”工作是教育改革的“小切口、大文章”。我区基础教育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校外治理主体多元复杂、市场要素众多,治理具有长期性、艰巨性,需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校内提质减负依然是重中之重。面对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诉求,校内如何深化改革、提质减负,还需要深入研究、不懈努力。如仍有家长反映个别学校作业偏多,作业的总量控制和科学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校内现有资源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层次的课后服务需求,课后服务的吸引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二是校际间“双减”工作推进还不平衡。目前我区各校都能按照市区要求,努力推进“双减”工作,但由于各校工作基础不同,校际差距依然存在。各学校在干部教师素质、课程实施能力、“五项管理”落实、优质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不均衡现象。

 三是治理地下隐形变异培训任重道远。“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校内减负、家庭增负”现象仍有反复,一些家长聘请“高端家政”一对一开展学科培训,一些机构或个人采取隐形变异等手段违规培训,一些非学科类机构以“素质教育”为幌子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存在发现难、取证难问题。

 四是非学科类培训治理有待加强。在行业准入衔接方面,体育类设置标准已经出台实施,市级文化艺术类、科普类设置标准尚未印发,非学科类培训的专业化、全链条监管尚未理顺,还需加快完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监管模式和机制。

 五是教育观念仍需进一步扭转。随着“双减”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对于“双减”的认可度逐步提高,但是家长和学生对校外培训长时间形成的路径依赖短时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对“双减”后学生增加的自主支配时间不太适应,家长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学习还缺乏方法。社会上唯分数论、炒作状元等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舆论和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凝聚共识。

 三、下一步工作

 今年,是“双减”工作巩固深化年。我区将深入落实“双减”要求,统筹实施、多方联动、纵深推进,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治理,继续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板块式布局、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认定一批集团化学校,总结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区域经验,培育集团化办学品牌。以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和新课程方案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规划三级课程九年一体化设计,加强纵向学段衔接、横向学科配合,整体提升育人质量。

 二是进一步加强常态化教学管理。落实“减负提质”七项举措,进一步优化学校教学管理。立足课堂教学、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三大重点,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推进校内“双减”落实落细。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提高教师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的能力,抓实作业的布置、批改、分析、讲评、辅导等各个实施环节,切实发挥作业诊断评价、巩固拓展、学情分析的功能。

 三是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进一步指导学校把课后服务放在学校育人大系统中统筹考虑,打通课后服务与学校整体课程,一体化设计、课程化推进。总结学校课后服务经验,开展交流学习。在实施第一批、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轮岗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推进多形式的交流轮岗,让教育教学有优势、有特色的干部教师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探索拓宽社会资源参与课后服务的路径,增加课后服务课程资源供给,全面提升全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

 四是进一步强化违规地下培训查处。健全违规培训常态化检查机制,压实属地责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常态化组织巡查检查,运用好网格化治理体系,依托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平台,12345热线举报、舆情监测等线索,加强信息化查处能力,有效发现、快速核查、联动处置,集中打击无证违规培训,严查隐形变异学科培训问题。强化部门协同,增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力量,推动形成治理和监管合力,始终保持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的高压态势,严防问题反弹。

 五是进一步推动非学科类机构规范管理。落实非学科类机构行业归口精神,推动文旅、体育、科技等部门履行主管责任,加强非学科类培训监管。推广应用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综合服务平台,逐步推动非学科类机构纳入资金监管。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机构和重点人员,加强风险研判和常态化巡查检查,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妥善处置,精准精细做好工作。

 六是进一步加强家校社协同。进一步统筹家校社各方力量和资源,指导学校加强与社区联系,争取社会资源支持。把握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与实施这个重要契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做好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人理念和方法,形成家校社的育人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双减”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工程,既要立足眼前,更要着眼长远。区政府将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围绕打造现代教育示范区的目标,紧抓“双减”契机,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巩固校外治理成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着力构建区域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打造高品质教育生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附件:名词解释

名 词 解 释

1.1+1+3标准:即资金监管+办学许可+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指引、校外培训机构行为规范、北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暂行)

2.一核:学科核心素养,四维:教材-学习;教师-学生学生-学生;思维-行为;五环节:学习目标-学习条件-学习指导-学习活动-学习评价

3.三坚持三严禁:即坚持控制作业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各年级作业不超过90分钟;坚持强化作业批改,作业全批全改;坚持作业动态监测;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通过手机布置作业,严禁让家长或学生批改作业

4.三类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