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朝阳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2022年4月28日在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孟  锐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文献区长委托,代表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2021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请予审议。

 2021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在全区各部门和街乡的共同努力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市民蓝天幸福感、绿色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环境质量状况

 2021年,全区PM2.5累计平均浓度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改善率全市排名第3名,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8个国考、市考断面中有4个断面为Ⅲ类,4个断面为Ⅳ类。全区未发现污染农用土壤。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4.3dB(A),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加权平均值为71.8 dB(A)。

 “十三五”期间,朝阳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PM2.5累计平均浓度持续下降,从2015年的83.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39微克/立方米,PM2.5累计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53%。PM10、SO2、NO2三项污染物累计平均浓度从2015年的106、15.5、59.4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到2020年的61、4、33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42%、74%、4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5年的171天增加到2020年的280天,增加96天。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地表水考核断面实现全部达标。大尺度绿化建设取得突破,新建、改造绿化面积3276公顷,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4%,建设提升127个大中小微公园,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正式开园,马家湾公园吸引白鹭驻足,“两环六楔、五河十园”的生态格局初步形成。

 二、环境保护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高位统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区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听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编制完成“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发展、水务发展、城市治理与市政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与生态环境建设有关的专项规划。制定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措施。每季度在区政府常务会上曝光环境污染问题,建立区领导和区生态环境局领导包街乡制度,连帮带督推动工作。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月度绩效考核,对各街乡PM2.5、TSP排名进行周通报,并实时进行预警。

 (二)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蓝天保卫战方面。强化移动源管控,累计检查机动车529.2万辆次,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开展加油站、年检场等专项执法检查。核发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1568台,处罚机械212台。突出扬尘精细化管理。开展裸地治理,裸地面积下降15.2%。实施“一把扫帚扫到底”道路深度清扫保洁。对225处各类工地实施扬尘在线监管。降尘量4.6吨/月·平方公里,完成年度任务指标。开展家具、印刷、汽修等行业专项执法检查。做好极端天气应急应对,最大限度“削峰降速”。发布《关于本行政区域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碧水保卫战方面。完成市级下达的雨污错接混接点位治理任务。通过水系连通调水加快水体循环,朝阳公园湖水质大幅提升,亮马河完成1.6公顷景观再提升、再亮化。认真开展消劣工作,全区河道补充再生水3700万吨。完成7个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建成13套重点入河排污口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街乡、村(社区)两级河长巡河率100%,问题整改率100%。每月对全部河长制考核断面进行监测分析和打分排名。净土保卫战方面。开展土壤环境隐患排查,完成一般制造业企业回头看。在全市率先开展文化创意园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估。创新土壤污染“一张图”管控,基本实现土壤污染状况可视化展示。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膜回收行动。

 (三)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

 提升能源高效利用水平。落实政府支持政策,鼓励用能单位开展节能工程建设。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编制并发布《北京市朝阳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节水行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全区涉及海绵城市建设在施项目57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举办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搭建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平台。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正式落户朝阳。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开展“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提高企业“绿色化”生产水平,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和一厂一策治理。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严格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加强京津冀地区节能减碳项目合作,加快中关村朝阳园区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四)严控严管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

 扎实推进分区规划实施。开展街区指引编制工作,划定街区单元193个。选定永久基本农田1.3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0.18万亩。结合卫片执法等专项工作,依法查处违法占地、建设、开采行为。推进“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分区管控工作,成立工作协调小组,编制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制定区级精细化管理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推动大尺度绿化建设。推进一道、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色项链”建设,落实两条城市生态景观轴线。完成14个乡的造林规划选址地块梳理。完成黑庄户乡廊道景观带(中段)等4个绿化项目。积极推进园林绿化“留白增绿”和“战略留白”临时绿化,完成图斑销账。完成9.5公里绿道示范段建设。稳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五)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印发《朝阳区贯彻落实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反馈问题细化整改方案》,成立整改工作专班,确定整改任务22项,包括21项整改工作及督察期间交办信访案件。截至目前,21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已完成整改18项,按期推进3项,承办的督察期间信访件262件,已办结250件,阶段办结12件。

 (六)全力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维护辖区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辖区内医疗机构、医学隔离酒店等的废水和医疗废物收处安全处置,防止环境污染次生灾害发生,按照有关要求,强化对产废(污水)单位、运输单位、处置单位的业务指导和执法检查力度,做好医疗废物和重点管控生活垃圾的清运、化粪池污水消杀,污水处理厂未端环境安全保障。全面监管放射源、射线装置,重点监管伽玛探伤等高风险放射源。推进小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建设,全力保障医疗垃圾的清运处置。积极妥善解决环境污染事件,抓好重大活动期间环境安全保障。受理环境污染投诉举报2943件,同比下降16.2%,办结率100%。完成214家风险源应急预案备案,对涉氨涉氯等风险单位开展安全排查,组织应急演练5次,妥善处理多起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确保全区环境安全。

 (七)完善生态环保日常监管

 严格环境污染执法检查,实施环境行政处罚1798件,罚款1082万。创新生态环保精细化监管模式,建设大气精细化治理平台,构建朝阳区特色化的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体系。建设餐饮业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形成餐饮企业、街乡和执法部门三方协作、立体监督的油烟监管模式。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新址 2455 平方米,拥有六大类86个检测项目的检测能力。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做出许可41件,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1239件,完成361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八)加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在各类媒体累计上镜上稿148条。通过“生态朝阳”微信公众号、“朝阳生态环境”微博发布宣传信息。在环境日、低碳日、生物多样性日等纪念日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在微信平台创建“生态e家,点‘靓’朝阳”线上科普馆。开展校园活动,促进绿色学校建设。

 三、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

 各位委员,2021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各相关单位、各街乡精诚团结、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实现了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们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生态环保事业还面临新的形势和更多挑战。

 (一)碳排放总量大、减排潜力小

 一方面,我区碳排放企业多,重点碳排放单位占全市六分之一,碳排放总量排名全市第二。能源消费刚性需求占比高,北京市5家发电企业坐落朝阳,为华北地区输送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我区总排放量的67.22%。

 (二)空气质量改善难度大,街乡全市排名靠后较多

 近年来,随着全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持续性、大规模、集中化工程减排项目陆续实施完成,工业领域污染排放大幅减少,减排空间日益收窄,大气污染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此外,我区空气质量排名靠后街乡较多。PM2.5年均浓度排名全市后30名的有3个街乡,TSP年均浓度排名全市后30名的有11个街乡。为此,将进一步加大区领导包片帮扶工作,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街乡加强指导,落实属地“最后一公里”工作职责。

 (三)“三水统筹”需进一步加强

 受部分河段上游来水较少、生态补水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河道水体流动性差,水体自净和纳污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雨污混排的情况在部分河道时有发生。近年来,虽然加大投入开展雨污分流等工作,但由于管线不完善、改造难度大等原因,汛期仍会因雨污混排造成水质不稳定,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存在短板

 根据土壤法相关规定,用地性质发生变更的地块应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我区文化创业园区用地大多从事过工业生产活动。由于文创园区启动建设时间较早,用地性质未实质变更且早期建设前未开展过相关土壤状况调查。下一步,将基于现状特点具体分析,本着对人体健康环境安全负责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可能存在土壤环境安全风险利用老旧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应在开发利用前开展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工作。

 (五)生态环境建设仍需加强

 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标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值应≥60,我区2020年为51.1。该项指标涉及环境质量指数、水域覆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土地负荷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下一步,将加强区级层面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系统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提高科技支撑,形成定期调查、监测和评估机制。开展全民行动,充分动员、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在区委和市生态环境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落实绿色北京战略,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大尺度绿化为主攻方向,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生态空间规模与质量,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努力把朝阳打造成为绿色宜居标杆区。

 (一)坚决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

 围绕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高标准完成空气质量和环境安全服务保障任务。制定专项保障方案,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测、强化监管执法、加强宣传引导,做好空气污染过程应急应对。做好冬奥村、冬奥场馆等场所涉疫医疗废物、重点管控生活垃圾处置的环境安全监管。

 (二)做好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确保全区环境安全

 继续强化医疗废物处置和医疗污水排放的监管工作,每日通过在线监测、现场检查、电话问询等方式,对重点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医疗污水达标排放,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严格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管理,严格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医疗废物处置,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确保全区环境安全。

 (三)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措施

 全区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3%左右,完成市级下达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强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编制区级排放清单,开展碳排放形势分析。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进能源高效低碳利用,促进建筑领域低碳化,加强城市交通体系建设,控制农业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强化碳市场和低碳试点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完成冬奥碳中和目标任务,强化低碳试点示范。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措施

 全区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73%,重污染天数比率2.2%。实施氮氧化物(NOx)减排专项行动。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高排放车淘汰,强化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治理行动,推进低VOCs含量产品源头替代,加强重点行业VOCs全流程管控,推进产业园区、企业集群等VOCs治理,促进油品和储运环节油气减排。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控水平,严控降尘量在5吨/平方公里·月左右。定期对各街乡排名通报,强化裸地扬尘和施工扬尘精细化管控,加强烟花爆竹管控。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化空气重污染应对。推进大气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监测监管能力,强化环境精准执法。

 (五)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措施

 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地表水国考断面、市考断面达到考核标准, 新八里桥断面年均达到Ⅲ类水体,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饮用水保护,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地下水保护。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生活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农村污染防治。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整治入河排污口。落实涉疫污水监管,巩固水体整治成效。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加强水生态修复。强化水生态空间管控,配合市级部门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估。

 (六)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措施

 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持续强化建设用地风险防控。严格源头管控,强化规划统筹,以文化创业园区用地为重点,开展污染状况调查。不断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强化种植业污染预防,进一步开展农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分类施策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未利用地保护。加强未利用地巡查检查,依法查处发现的堆存垃圾、侵占使用等情形,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销号”制。巩固完善防治保障体系。提升危险废物收运处置能力,强化土壤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管。

 (七)落实生态保护工作措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构建科学有序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厚植生态城市底色。抓好“三区三线”(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落地,构建以绿色发展为目标的国土空间格局。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EI)力争同比提高。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制定保护规划,有序开展本底调查,全面加强物种保护。稳步推进生态修复。落实北京市印发的《北京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年—2035年)》。深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统筹开展综合评价,探索开展建成区、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生态修复评价。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生态建设与示范创建。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关工作,为验收做好准备。

 (八)做好北京市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及各级督察问题整改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全区各相关部门开展迎接生态环保督察方案编制、机构成立、资料准备、信访接办、宣传报道等迎检保障工作。对各级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按要求、按时限报送整改结果。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