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朝阳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

关于继续办理“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议案情况的报告
 
关于继续办理“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议案情况的报告
 
——2014年10月30日在朝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张维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吴桂英区长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继续办理“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议案的情况,请予审议。
为继续落实议案办理工作,根据2013年区人大常委会对议案办理情况的审议意见和2014年议案办理工作进度,以推进大医院和垂杨柳医院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建设、区域医联体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专题研究,确保工作实效。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大力度,着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加强与市级部门沟通协调,积极配合主体单位,推进大医院建设,安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朝阳医院分别入驻东坝、望京、垡头、常营地区获市卫计委批复同意,正开展前期立项工作。其中,朝阳医院常营院区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市发改委。在来广营2.99公顷卫生规划用地拟建立设置450张床位以非营利性质为主的老年病医院,正在设计建设方案。深化朝阳区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研究,推进医疗资源挖潜和提前布局。垂杨柳医院改扩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直接调度下,卫生局、重点办、征收中心等相关部门在属地街道的全力配合下,积极推进垂杨柳医院改扩建工程。房屋征收工作接近完成,共需征收居民312户,已征收292户,正在全力推进剩余20户征收工作;改扩建期间周转用房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即将启动院内保留建筑的消除安全隐患和局部维修改造工程,完成规划设计方案调整已取得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审批手续,已向市发改委申报办理初步设计和概算。垂杨柳医院被市卫计委正式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发挥特色,提升区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将原区第二医院转型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名为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来广营地区新建区妇儿医院北院区,拟设置350张床,正在进行装修改造方案设计。
(二)整合资源,实现区域医联体服务全覆盖
加强资源统筹,有序推进4个片区综合及3个专科医联体建设,构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资源纵向流动体系和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功能横向互补体系。在顺利运行朝阳区中部(朝阳医院)、东部(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的基础上,今年正式启动北部(安贞医院)、南部(垂杨柳医院)医联体,在北京市率先实现了区域医联体服务全覆盖,全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了驻区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支持。探索建立肿瘤防治、中医医联体,启动儿童(儿研所)医联体,儿研所专家进社区开展门诊带教,建立导师制培训体系,指导社区医院儿科医疗业务开展。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2014年设立330万的医联体专项工作经费。研究建立医联体核心医院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探索由核心医院负责医联体内社区的基本医疗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今年1—9月,核心医院已下转患者524名,成员单位上转患者1091名,核心医院派出72名专家到社区出诊,诊治患者1.84万人次;社区医院接受核心医院19名专家来院查房397次,共1459名患者得到大医院专家提供的诊疗方案。核心医院为社区医务人员开设业务培训214次,培训4329人次;51名社区医务人员到核心医院短期进修。
(三)多方保障,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深化完善卫生配套规划、建设、接收、运行的长效机制。完成麦子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正在进行开诊前准备工作;落实了建外、东坝2个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源,鼓励和引导2家社会办医疗机构转建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青年沟医院转建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潘家园医院转建为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社会资本(恭和苑)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高杨树等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1500万元设备专款,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居民需求较大的彩超、X光机、骨密度仪等设备。在六里屯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血透、口腔、康复等服务项目,满足居民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依托中日友好医院—六里屯社区康复培训指导中心,加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建设,逐步实现“慢性病管到家,老年病住社区、康复到中心”的社区慢性病、老年病环状管理。继续开展第三批中医药专家下基层和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三年共97名中医药专家到社区出诊带教;培养200名中医家庭保健员,推广中医药防病知识。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形成财政性资金按项目和绩效考核结果补偿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性。截至8月,社区门急诊人次达到586.9万人次,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四)突出重点,切实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在区域信息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卡通”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快速推进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和心电图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医联体内医疗协作共享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与朝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核心医院的PACS远程会诊,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与核心医院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远程会诊,提升了社区影像医师诊断水平,使居民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大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探索构建朝阳区卫生监督感知监测网,应用3G移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将水质、空气质量等信息转化为实时监控数据,显著提高了卫生监督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借助移动技术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将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系统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联通,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流行病学调查融合,实现有效快速防控传染病。在全市率先实现与国家大疫情系统(国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对接,通过实时疫情数据交换,及时开展防控工作,有效保障区域公共卫生安全。
二、其他工作情况
(一)完善新农合保障体系
进一步调整新农合政策,提高保障能力。将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1140元提高至1205元,新增四种门诊抗排异及血友病用药。新增4个(北京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999)、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北京炼焦化学厂医院和北京国门医院)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正式运行双桥新农合血液透析中心,实行定额定次付费,农民个人自付款从2.6万元减至6620元,有65人受益,支出资金30.47万元。
(二)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
将中医药服务纳入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在社区开展65岁以上老人体质辨识工作,推广0~3岁儿童中医健康指导,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发小儿捏脊科普讲座光盘。继续开展“朝阳区中医儿童保健知识街乡行”专项活动,为25个街乡0~6岁儿童家长开展中医儿童保健知识巡回讲座。承办了第三届“京交会”中医药服务贸易活动,组织区内8家涉外医疗服务的中医医疗机构参加贸易展览,打造“朝阳中医”整体品牌。
(三)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区卫生局、区民政局全力配合,按区域养老机构规划布局,研究制定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医疗资源配置方案,已建立起3种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模式。一是鼓励医疗机构设置分支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可同时享受医疗、养老两种服务。如英智康复医院内设英智老年公寓,将康复治疗与生活护理相结合。二是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区41家养老机构中13家已内设医务室,7家正在申请设置。三是引导养老机构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入住老年人群提供医疗、康复、心理等的服务。下一步将通过医联体建设,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对养老机构的全覆盖,将老年人群的生活照料与医疗保障紧密结合。
(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急救社区化建设,让居民享受到更高效、可及的急救服务。完成34家社区急救站建站验收,完成新建33家社区急救站共计433人岗前培训。开展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现场自救互救能力。免费为6029名40周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评估,其中1138人被评估为高危人群,并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提供健康教育、转诊等服务。开展交通繁忙区域“空气污染(雾霾)人群健康影响监测”调查工作。
(五)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引导设立康复、护理、老年病等医疗资源缺乏的医疗机构及成规模、上水平、有特色的医院。积极为社会资本办医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将民营机构纳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中,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组织民营医疗机构申报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黄枢获得了2012年度区组织部创新人才奖。目前,区域内有民营医疗卫生机构748家,占总数的59.7%;卫生人员17279,占全区的32.6%;开设妇产、眼科、口腔、皮肤病、骨科、医疗救援、体检等多个诊疗科目,呈现多元化、高端化、专科化、特色化的趋势,大大弥补了公立医疗机构专科设置的不足。
(六)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
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创新监管手段,完善卫生监督积分管理、信用管理、电子监管,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强化部门协作,坚决打击无证行医,积极推进行刑移送,固化多部门齐抓共管长效机制,强化对社会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完善卫生社会监督诉求反映渠道和调解机制。发挥区民营协会、中医协会、公共卫生协会等中介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专业监督作用。完善中医类医疗机构监管体系,引进第三方点评功能,创建中医类医疗机构诚信经营示范单位。
(七)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落实“大人才观”,构建“1+5”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形成《朝阳区卫生人才发展研究报告》,为辖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撑。引进硕士以上学历65人,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优秀人才6人,获市委组织部人才资助项目3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获得特批60名本科非京生源指标。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培养在职研究生,区政府对取得学位的学员每人奖励1.2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需加速推进。望京、常营、垡头、东坝等人口密集地区缺少综合医院。需要积极争取市相关部门支持,解决土地、资金、立项等问题,加快审批。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需提升。朝外、小关、机场3个街道的实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源尚未落实,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严重不足,需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量的大幅提高,需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区域医联体建设需政策支持。医联体建设主要面临三方面困难:一是在医联体推进过程中,医保部门已解决了下转病人视同连续住院,取消二次住院起付线,以及双向转诊医保定点限制的问题,但仍存在医保总量控制、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限制、检查项目报销限制等问题。需要积极争取市级医保部门支持,试点探索联合体医保总额预付制度,将医联体作为统一整体参与总额预付管理(总额定量+切块分配),医保管理经办部门根据联合体提出的内部分配意见,将医保费用直接拨付至所属医疗机构。二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已完成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互联互通,尚未全面实现与二、三级医院的对接,需协调医联体内三级医院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对接。三是因行政隶属关系不同,现运行医联体是技术、合作为纽带的松散型模式,需建立制度加强合作的紧密性和长效性。
四、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优化和布局调整。加速推进垂杨柳医院改扩建工程征收工作和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协助朝阳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安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开展前期立项工作
二是深化完善区域医联体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完善医联体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双考核和双评价等工作机制;健全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机制,规范就医秩序。继续推动建立肿瘤防治、中医专科医联体,构建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功能横向互补体系。
三是持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加速推进街乡实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康复、日间康复和入户康复相结合的康复护理能力。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流程,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品牌。
四是积极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在现有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础上进行标准化改造,扩大和延伸诊疗协作平台覆盖面,进行二级医院信息标准化改造,深化医联体信息化协作,为居民打造便捷的就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