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十四届栏目备份>>常委会会议十四届备份>>朝阳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九次会议

关于社会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社会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9821日在朝阳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赵全保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程连元区长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社会建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社会建设工作的基本情况
朝阳区共辖22个街道、1个街道筹备处和20个地区办事处,划分为343个社区、155个行政村。社区平均规模为3000户,规模最大的13000户,规模最小的400。几年来,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大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在原有街道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我区社会建设的工作水平。
(一)积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成立工作机构。以原区委街工委、区街办为基础,整合区建设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民政局的职能,于20083月在全市成立首家区级层面社会工作机构。由区主要领导挂帅,45个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区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形成了区级层面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
明确机构职责。根据市社会工作机构和原区委街工委、区街办的职责,结合我区实际,研究、梳理了区级社会工作机构的职责,将其定位为区委、区政府的参谋部、社会建设和街道工作的指挥所、民生工作的协调者、社会组织的娘家人、社会参与的动员部。为了避免职责交叉,进一步明确了新机构与区民政局、区农委、区人事局等部门的职责关系。职责的明确,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对象由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由区属向区域延伸,由居民向“两新”组织延伸;工作方法由政治动员、行政命令向统筹协调、协商共赢拓展。
加强工作指导。为落实全市社会建设大会精神,加大对社会建设工作的指导力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加强朝阳社会建设的“1+4”系列文件。成立了由41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社会建设专家组;与北京大学、市社科院、市委党校等科研机构共建社会建设研究基地;在全区社区、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中,设立了70个信息直报点;利用《朝阳报》、《朝阳有线》、《朝阳社会工作》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搭建了理论研究、信息交流的平台。召开了全区社会建设大会,通过折子工程、实事工程、任务分解书等形式,明确目标和任务,初步形成了新的工作体系框架。
(二)不断健全社区管理体系
以社区服务站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作为全市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试点区,我们在2004年设立“社区居民事务代办站”、2006年招聘社区事务助理的基础上,以落实“一分、三定、两目标”为重点,以团结湖、建外、香河园、八里庄4个街道为试点,坚持“三抓”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一抓职责划分。采取上下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站的职责、任务进行梳理,明确了各3080100项任务作为规定动作,街道可结合实际设立自选动作。二抓工作衔接。制定了社区组织联席议事规则衔接制度,制作了社区组织结构图、工作体系图、工作流程图,修改完善了社区办公经费使用、印章管理等17个配套制度。试点街道在落实规定性工作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八里庄街道十里堡社区针对拆迁区与回迁区并存的情况,探索了“一居两站”的模式。三抓总结推广。对4个试点街道的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提炼,并向全区343个社区进行推广,从办公服务用房、硬件设施、岗位设置、制度设计、人员安排等方面对全区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在全市率先提出并实现所有社区办公与服务用房达到300平方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350平方米社区用房达标建设。目前,全区社区办公与服务用房总面积13.8万平,231个社区达到了350平方米以上,占社区总数的67.3%。市委社会工委对我区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市推广。近期《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对我区社区规范化工作给予了集中报道。
以社区居委会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组织体系。上半年在全市率先圆满完成第七届社区居委会的选举工作,全区应参选的328个社区共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2074名,其中主任328人、副主任389人、委员1357人,呈现“三升一降”的特点,即党员比例、文化程度、专业化水平提升,平均年龄下降。选举后,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内设六大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社区力量,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和谐社区促进员队伍建设,以团结湖为试点,整合楼、门、院、层长、积极分子作为和谐促进员,以2040户配置1人、每人每年补助240元的标准,进一步织密社区自治网络。目前,全区已有16个街道186个社区设立了和谐促进员。
以完善机制为依托,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全区共有社区工作者5145人,平均每个社区约15人;平均年龄为45.4岁,大专以上学历占54.8%。我们坚持从四个方面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完善选聘任用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面向社会公开招录社区工作者489人。完成大学生进社区选聘工作,共选拔大学生346名,其中,2009年应届大学生318名、2006年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28。通过公开招考、签订服务协议,激发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制定2009年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和《社区工作者三年培训规划》,依托朝阳社区学院、大学生联谊会等平台,采用集中培训、观摩学习、难题会诊、社区论坛、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坚持分层、分类培训,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区社区工作者中有229人通过了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占全市的10%。三是完善目标考核机制。进一步深化社区“369”工作规范,建立以群众满意度和参与率为导向的社区建设评价体系,通过议事会、评议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不断完善考核评议方式和标准,增强社区工作者的责任和效率意识。四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将人员经费全部纳入区级财政预算管理,并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积极落实《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人均待遇提高了约400元,比全市的标准高出100元。每年开展“和谐社区带头人”的评选活动,对考核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社区工作者进行宣传、表彰
统筹推进城乡社区一体化建设。一是坚持“一套机构、一个方案,统一部署、联动实施”,统筹做好城乡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社区规范化建设、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考、大学生进社区等工作;二是统一经费标准,按照常住人口每人每年70元、流动人口每人每年35元的标准,拨付街乡社区公共服务经费;三是开展城乡社区手拉手活动。自2003年南磨房地区成立7个社区至今,农村地区已有18个地区办事处成立了139个社区,占全区的41%。为适应农村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实际,我区在街乡手拉手的基础上,将农村地区首批进行社区规范化建设的17个社区与城市社区进行“手拉手、结对子”,通过城市社区提供实践岗位、上门指导,农村社区定期实习、专项学习和重点研习等方式,推进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农村地区初步构建起了社区建设的基础构架,涌现出南磨房紫南家园、高碑店花北西等一批和谐品牌社区。
(三)全力深化社会动员机制
加强“两新”组织建设。目前,我区共有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15.8万个,占全市总数的14.4%商务楼宇367座,约占全市的30%。我们坚持培育扶持与依法管理并重,加强“两新”组织建设。一是加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建设力度,完成区工会、团委、妇联等8家第一批“枢纽型”社会组织认定的准备工作。二是加强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改选理事会、监事会,选聘专职工作人员,健全3531”社会协同工作机制,朝外探索了“1157”管理模式,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借鉴。三是动员社会单位,依托跨界组织,加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在成功创建望京等4个全市首批国际安全社区的基础上,目前安贞等3个街道创建国际安全社区、香河园等5个街道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四是实施规范管理公寓及写字楼专项行动,采取“依托建”、“联合建”、“联片建”的方式,建立商务楼宇社会工作站和服务站211个,覆盖208座商务楼宇,扩大了社会工作覆盖面。ldquo;立足本职促发展、迎接国庆做奉献”活动,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共克时艰创佳绩,我为发展做贡献”活动。八里庄街道开展商务楼宇“六进”活动、朝外街道依托“老板沙龙”帮助企业研究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等做法,在应对危机、重树信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贯彻全市志愿者工作大会精神,加强志愿者服务管理中心建设,43个街乡全部建立志愿者协会、分会,探索出“数字化管理、专业化培训、社会化运行”的工作模式,目前,注册志愿者7.5万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发挥朝阳志愿者联盟作用,发动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24亿元。奥运赛时16天内,全区发动420.9万人次的社会志愿者、10万名城市志愿者、1万名开放型赛事服务志愿者、451名驾驶员志愿者顺利完成了奥运服务保障工作。组织20个街道、5000人次治安志愿者完成“六四”期间天安门广场防控工作。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展和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动员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艺术节、魅力社区评选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
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处理好举办奥运和惠及群众的关系,高度重视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民生问题,“五无”目标基本完成。成立区就业促进中心,建成10家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244个,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至少一人就业,城镇失业率控制在1.87%,实现了“无零就业家庭”。全面完成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完成620间、9370平方米城镇危房改造任务,完成7033户家庭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核,3144户家庭实现配租配售,实现了“无城镇危房户”。完善矛盾调处工作网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工作,妥善处置了东湖伊斯顿国际酒店经济纠纷等一批可能影响稳定的矛盾,实现了奥运、“两节”、“两会”、“六四”期间非正常群体访“零指标”和“无重大重复上访户”。4.24万名城乡无社会保障老人享受到每月200元的福利性养老金待遇,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区城乡低保标准统一由390元调整为410元,实现了“无社会救助盲点”。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加强源头治理,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妥善处OR: black">8家企业的劳动纠纷,完善了“无拖欠工资”长效工作机制。推广“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大力开展居家养老,覆盖全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开办老年饭桌16家,解决4281名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实施让困难家庭亮堂起来工程,为306户困难家庭修缮房屋,惠及510人。加强应急处突工作,妥善做好中央电视台新址火灾事件中480670多名居民的疏散和安抚工作;严格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与此同时,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群众在切实感受到社会建设的成果同时,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二、社会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
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期待,我们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当前,社会建设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我社会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同步持续推进社会建设的协调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部门之间、街乡之间各种社会管理资源有待整合二是与社会建设工作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尚未建立,社会建设的经费保障不足,落实“费随事转”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撑体系还不够健全;三是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监督不到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四是城乡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存在管理理念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办公经费紧张、办公服务用房不足等问题,城乡社区一体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今后的工作重点及措施
今明两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推进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社会建设总体思路,以及区委关于推进社会建设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将以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中心工作,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使我区社会建设五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以提高统筹协调和合作共赢能力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区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作用,统筹部门、统筹城乡、统筹社会,研究设立我区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公共服务经费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整合社会人、财、物资源,在完善社会建设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
二是以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为核心,充分发挥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作用,做实“3531”社会协同机制,推进街乡、社区美容美发、餐饮娱乐等六小门店行业组织建设,重点培育100个慈善公益类、生活服务类、社区管理类社会组织,在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
三是以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343个社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梳理、细化社区党委、居委会和服务站的工作职责,完善联席会议和工作衔接制度。积极推进社区350平米办公与服务用房建设,今年将采用购买和改扩建的方式,重点推进52个社区(街口49个、农口3个)办公和服务用房建设,在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
四是以完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管理机制为重点,做实社区工作者协会,实施分层分类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推进奥运志愿者成果转化工作,以重大活动为载体,以社区经常性志愿服务为基础,以应对突发事件志愿服务为载体,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在健全社会工作运行体系上实现突破。
五是以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切入点,围绕“五无”目标和“五个确保”要求,针对困难群体帮扶、助老、助残等社区居民急需服务项目进行试点,采用奖励、补贴、购买服务、项目委托等形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改善民生,在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为做好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区政府关于社会建设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工作,区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主管区长任组长,并责成区政府办、区社会办、区农委等部门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多年来,我区社会建设工作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和各位委员、代表的监督、支持下,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和各位委员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我们要以此次审议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区社会建设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