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会刊

关于朝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的自查报告

关于朝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的自查报告

——2022年10月27日在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 

朝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 王庆丰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朝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21年以来工作情况,请予评议。

 一、2021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为方向,立足朝阳区“十四五”规划,围绕“两区”建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高效政务服务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服务保障。根据区人大常委会部门工作评议相关安排,7项工作评议内容中,我局涉及6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1.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一是全面强化组织领导。我局始终把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作为全局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党政一把手牵头的依法行政协调机制,研究制定《朝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明确法治建设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13条。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关于预算编制、大额资金支出、重要人事任免等“三重一大”事项,均由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二是注重法治思维运用。严格执行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政府信息公开、项目开展等工作中的合法性审查作用。2021年以来,我局共办理457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签订项目合同130份,均由律师团队进行审核并出具法律意见,确保依法依规。三是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在区级大厅、12个专业大厅、43个街乡大厅和部分社区(村)服务站设置“朝我说”“好差评”等群众监督平台,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价。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更新调整全区87家单位主动公开全清单,梳理2000余条信息类别,形成全面的公开目录,提升了政务公开工作的“透明度”和“便利度”,切实增强了公开实效。

 2.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系统规范区级政务服务事项,调整事项要素1000余条,确保线上线下数据同源,大厅窗口综合受理。区级及街乡级共56个政务大厅全部建立“一次性告知”制度,一次性向办事人告知所办事项流程及材料。为进一步简化政府审批方式,激发市场活力,统筹全区推出203项告知承诺事项,其中20个事项压缩至当日可办结,129个事项压缩至0.5天可办结,平均压缩时限80%,累计办理业务48万余件。企业开办最快40分钟即可完成审核、制照、发照,审批速度大幅提升。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在我区精准落地,围绕“企业开办”“建筑许可”等营商环境考评指标组织全区相关单位开展业务集训及政策培训,覆盖区级及街乡全部政务大厅,共计6280人次。每年筛选业务骨干50余人代表朝阳区参加全市营商环境“千人千题”考试,连续3年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连续4年在北京市各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第一,为企业稳步发展赋能加力。三是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要求,规范各类进场项目的规范化管理,科学设置独立性、保密性强的评标评审区域,所有区域均覆盖音视频监控设备。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改革,推进交易事项“一网通办”,大幅降低人为因素影响,确保各项交易活动公正、合法。继在全市率先落地“远程异地评标”后,成功实践“不见面开标”,确保不因疫情中断服务,不因条件受限影响公平、公正。

 3.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加强法治思维塑造。我局始终坚持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前学法、“三会一课”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21年以来,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28次。积极推行机关科级干部任职和新录用公务员入职法治培训,目前已有21名有关同志获得了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培训合格证书。二是强化法治宣传保障。将普法宣传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和培训中,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令第722号)《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制定年度法治宣传重点工作任务,设定完成时限,由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及时跟踪督办,确保任务落实。在“朝阳政务”微信公众号、《零距离》专刊开设专题宣传栏,系统推出营商环境5.0政策宣传视频和解读文案,积极组织局机关干部、窗口人员、各级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等进行宣传学习,在全区政务服务领域形成了遵法、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三是完善财政监督机制。2021年以来,我局按照“编制预算合理、财务支出规范、绩效目标科学”的工作要求,依法依规开展相关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成立内审工作小组,修订内审制度,并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内部审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强化常态化监测机制,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加强预算审核和管理,优化购买服务支出结构和方式。

 (二)以服务企业群众为核心,履职尽责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自《201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我区于2014年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成为政府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服务阵地。随着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水平、质量、效率、效能等方面个性化、多元化、高标准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改革任务的不断加码加力,政务服务局已从服务供给的单一职能逐渐转变为集“改革”“服务”“营商”于一体的综合性职能。从“改革”视角看,政务服务被界定为“放管服”改革“最后一公里”,是政府联系群众的“第一窗口”。从“服务”视角看,通过线上线下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是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的直接体现。从“营商”视角看,以法治化、数字化、高效化的政务服务,有效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政务服务全体干部工作方式及思维模式的转变,更是对政务服务施政为民行政本质的重大考验。我局立足于职能不断拓展的实际,紧扣企业数量全市第一,办件数量全市第二的形势,始终以“促改革、解难题、优服务”为落脚点,不断优化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区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88个,综合窗口服务人员132人,线下年均办件量51万余件,现场反馈“非常满意率”达99.98%,政务服务事项“一门”进驻率90.8%,“一窗”进驻率100%,涉企事项进驻率98.3%。

 1以效为先,精准施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一业一证”一次办好。为破解企业准入不准营等问题,根据《北京市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以“证照分离”改革为基础,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变一个行业“以部门为中心”的单个事项审批为“以企业为中心”的集成化流程再造,通过整合事项、压减材料、优化流程、合并环节、压缩时限,合并多张准营许可证为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信息的《行业综合许可证》,形成“一体引导、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标核准、一章制发、一证准营、一码查询”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互联网医院等22个“一业一证”业态梳理,率先颁发全市首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办理时限由40个工作日缩减至15个工作日。二是“合法合规”一窗办结。针对区内优秀企业在上市、评优过程中须开具合法合规证明的需求,设立全市首个“企业合法合规信息查询”窗口,为企业统一开具包括市场监管局、人力社保局、生态环境局等12个部门的无重大违法违规告知书。通过“一表提交、线上派件、并联审批、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企业跑动次数平均由4次减少为1次,申报材料平均由4套整合成1套,办理时限平均由2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极大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全面转型,打破行政壁垒,强化协同治理。研究编制《朝阳区数字政务服务总体规划》,完善“2+3+N”数字服务体系,助推数字政务一体化服务平台系统全覆盖。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特点,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模式和网上预约取号功能,实现174个电子证照跨部门调用,电子印章多场景应用,88.6%的区级服务事项可通过“首都之窗”或“朝阳政务”实现在线办理。

 2. 以质为果,助推政务服务提质扩面增效。一是打造统一高效服务体系。我局充分发挥政务服务统筹协调职能,以国务院大督查、文明城区建设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对公安交通、办税服务、婚姻登记、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等7类12个专业大厅、43个街乡大厅以及在建587个社区(村)服务站的规范指导,有效解决问题205项,专业大厅及街乡政务服务事项“一门”、“一窗”进驻率均为100%。会同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朝阳区关于全面开展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统一村居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实现全部事项进驻社区(村)服务站,确保区、街、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工作标准的一致性,截至9月底,各街乡报送完成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站点471家。二是融合并进创新便民举措。针对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推出“错峰延时”服务,在区级大厅、9家专业大厅、43个街乡大厅推行法定工作日“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周六不休息”的错峰延时服务,累计服务总人数36.43万人次。依托单窗通办系统,统一全区街乡、社区(村)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目前街乡层面服务事项80余个,社区(村)层面服务事项43个;在全区43个街乡及社区(村)实现社保、计生、残联事项一门进驻,一窗受理,目前全区43个街乡单窗系统办理量为17.1万件。三是强化党群政企联动机制。充分整合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的政策和资源,在商务中心区、国际创投聚集区设置政务服务站和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站,为园区及周边重点企业提供“一站受理、多方联动”的管家式服务,覆盖19个部门120项服务项目,目前相关业务受理及咨询累计达1.56万件。为进一步强化党群服务与政务服务融合联动,在白领驿站、中海广场等4家党群服务中心,铺设政务服务自助机,所有单窗系统的事项均可自助办理,推动政务服务触角延伸。

 3.以商为要,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一是破“跨省通办”难题。为使企业和群众异地投资创业实现“就近办、自助办”,大大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切实解决“多跑路”“折返跑”的问题,我局携手多地政务服务部门推出“跨省通办”“跨区通办”服务,并开通服务专窗,在区级大厅可办理全国15个市区的452项政务服务事项,以及北京市5个区的26个政务服务事项。二是促“办不成事”办成。不断完善“解决办不成事问题”工作机制,增设反映办不成事窗口,主动查找收集企业群众线上线下办事过程中未能实现成功受理及审批的问题,第一时间填报问题上报单,将问题处理前置到窗口,实现办事人业务办理单项“托管”、大厅全程“包管”,及时总结分析“办不成事”原因,通过解决一个政务问题,带动解决一类政务问题,做到业务疑问窗口解,解决难题不出厅。截至目前,收到并成功解决“办不成事”反馈问题52件,从“办不成”到“想办成”再到“能办成”,切实体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求、政有所为”的工作理念。三是解“接诉即办”民忧。以贯彻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为主线,依托“朝我说”意见征询平台,全方位接收政务服务问题线索,结合问卷调查和数理分析模型,提前分析研判复杂诉求,并作为每月党组会上固定议题组织专题讨论,研究制定解决措施。2021年以来,“朝我说”平台共接收、处理完成群众信件3703件,协助处理市级“好差评”督办案件407件。在2021年12345市民热线诉求办理中,全年响应率达100%、解决率95.83%、满意率97.22%。

 (三)积极贯彻落实区人大及区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相关审议意见

 政务服务局作为“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的落地执行部门,紧密结合区人大及区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中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等相关工作任务,主动对标对表。局领导高度重视,坚持“一题一议”,把决议、决定及审议意见转化为年度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制定《朝阳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建设政务服务领域工作方案》,明确“深化‘放管服’改革”“体系建设”“数字政务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政务公开”五大方面51项具体任务。二是探索建立“主要领导+主管领导+责任部门+相关科室+企业群众”联动协调机制,由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协调,并对试点单位开展专项调研,统筹推进改革与营商任务。三是为保障工作进度,建立工作跟踪督办台账,由局机关干部组建检查小组,实地察访任务落实情况,全力做好区人大及区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及审议意见的落实。目前营商环境51项具体任务已经完成44项,7项正在推进中,预计于年底之前完成。251项证照分离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17项直接取消审批、18项审批改为备案、57项实行告知承诺、159项优化审批服务。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进一步升级,A类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两证联办”,办理时限由17压缩至7个工作日。

 (四)高位调度提升区人代会议案和区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的办理效能

 近年来,我局接到1件建议和2件协办议案,内容均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工作。

 2021年至今,我局共办理相关议案2件,分别是协助区发改委办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议案,协助区商务局办理“高标准建设‘两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进朝阳高质量发展”议案。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履行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有效沟通。通过积极推动“证照分离”改革任务全面落地,加快推进数字政务建设等工作措施,切实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有效实现了为企业群众“降成本、增便利”的工作目标。

 2022年我局围绕区人大代表有关“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成立局长为总负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职能科室具体执行的工作专班。由主管领导、主责科室多次与代表进行沟通,认真吸纳人大代表的宝贵建议,主要从“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精准施策、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再造流程、紧贴数字政务建设赋能提速、紧扣国际人才服务延伸、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5大方面开展工作,最终圆满完成建议办理工作,代表回复非常满意。

 (五)严格履行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意见征询对口单位工作职责

 我局于2021年被确定为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意见征询对口单位,在工作开展中积极履责,全力配合区人大常委会做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工作。2022年1月4日,区人大常委会向我局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草案)》意见征求函,我局结合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参考征求意见有关问题提纲,组织中层干部讨论研究,就法律具体条款研提意见。同时,我局在政务服务大厅,面向企业群众等服务对象,针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公司解散和清算”等法律内容,以询问方式现场征集50余人意见,及时进行了反馈,并且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为后续正式法律落地实施做好准备。

 (六)强化成本绩效理念,坚决将审计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区审计局对我局2020年和2021年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数据进行检查,指出2020年存在结转资金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涉及资金148.34万元;2021年存在项目执行率低于50%的问题,涉及金额0.91万元。我局认真剖析查找问题原因,主要由于市场变化,实际采购价格与当时预算编制价格存在差异,造成资金结余。我局举一反三,积极整改,通过修订《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等各项内控制度,实现科学编制预算。同时,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定期填写项目绩效表,紧盯财政支出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通过一系列工作举措,我局在开展2022年财政支出时,项目资金比例更加合理,合同更加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计划性增强,为年度预算执行合法合规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协调的能力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加大牵头抓总力度。涉及全区范围内改革工作开展时,缺少强有力的支撑,借势借力不够,对委办局工作推进落实缺少有力抓手,对街乡和社区(村)在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持力度较弱,在部分重要改革措施的横纵统筹推动上能力还不够,因此对标其他先进地区,在探索具有更多独创性的改革举措时有些力度不够,机制体制创新和突破的程度对标深圳、浙江等地还存在差距。

 (二)顶层设计还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明确数字政务发展方向。对当前我区数字政务现状和水平的分析研判不足,对标国家政务服务发展趋势存在的差距把握还不到位,顶层设计过于着眼于具体的工作目标,缺乏有高度、更具革新理念的引领,因此数字政务建设的引领性、创新性和方向性还不够强。

 (三)服务环境还不够优化,需要进一步加快新大厅建设。

 区级大厅物理空间有限,业务部门无法全部进驻大厅办公,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委办局审批人员需要回本单位开展审批工作,造成办理时限可压缩的空间难以进一步释放,同时也影响到我区“一门”进驻工作,无法在全市形成示范引领。

 (四)政务服务理念还不够靠前,需要进一步推动“变服务为营商”转变。当前政务服务特别是涉企服务中,从线上办事到窗口受理都是以传统的被动服务方式为主,即“企业自主找营商政策”而不是“营商服务主动对接企业”,在靠前研判企业需求、主动提供精准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个性化特色化服务较少。

 三、下一步打算

 区政务服务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监督,把握重点、聚焦发力,对标先进地区,持续优化服务,切实为企业清障除碍、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落实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5.0版和政务服务行动计划为主线,聚焦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公平交易、政务公开等方面,持续打造“诉求朝我说”“办事朝好办”“政策朝我看”的“朝”系列品牌,推动“一业一证”“异地评标”“跨省通办”等改革举措惠及更多办事企业,着力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持续加强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涉企事项进驻区级大厅,提升“一门”进驻率。全面推进社区(村)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工作,实现“统一服务场所、统一事项标准、统一工作模式”,推动构建更有温度、更有质量、更有效率的“一刻钟政务服务圈”。三是持续开展数字政务建设。制定我区数字政务整体顶层设计规划,建设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构建企业群众“一看就能懂、一点就能办”的云窗服务大厅。线下提升区级大厅服务能力,筹备建设太阳宫新政务服务中心和自贸区政务服务分中心。与市政务服务局共同开展“企业用户空间”共建共营,多层次链接企业需求,增强数字政务在朝阳区企业发展中的服务枢纽作用。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已步入新发展阶段,作为改革的前沿阵地和神经末梢,我局将推进理论引领与实践探索相统一、制度创新与数字赋能相促进、政府主导与社会共治相结合,以数字化注入改革动能、以场景化推动改革落地、以标准化统一改革规范、以国际化拓宽改革视野、以体系化夯实改革基础,为朝阳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