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会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朝阳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落实法定责任,加强‘城市病’治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水平”议案审议意见的报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朝阳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落实法定责任,加强‘城市病’治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水平”议案审议意见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2015年6月25日,朝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落实法定责任,加强“城市病”治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水平》议案的办理情况报告,提出了审议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严格落实“城市病”治理法定责任;落实长效机制,确保“城市病”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强化正面宣传,取得全民广泛参与和支持;加强调研、积极协调,完善城市管理执法措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区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审议反馈意见,逐项梳理,系统分析,明确责任,认真落实,持续深化议案办理成果,经过一年的努力,“城市病”治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议案办理的基本情况

近一年来,区政府围绕《落实法定责任,加强“城市病”治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水平》议案,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创新联动机制、动员社会参与、优化执法措施,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强化服务提升效能,不断巩固成果、用好经验,积极破解“城市病”,努力打造和谐宜居模范区。

(一)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严格落实“城市病”治理法定责任

我区牢牢把握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将治理“城市病”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一是稳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关于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有关精神,把握改革实质;启动改革前期筹备工作,全面梳理我区涉及城市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人员配备和突出问题等方面的情况,摸清基础数据;召开座谈研讨会,开展调研,分析职能重叠和相近情况、整合的可能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学习借鉴外省市城市管理体制有益经验,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和制度;加强与市编委办等部门的对接,与兄弟区之间交流,掌握横向动态,确保我区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充分发挥现有协调机构统筹作用。扎实推进“四公开一监督”工作,健全以街道(乡)为主体,行业部门和权属单位负主责,执法部门积极履责,城管督察督导负责监管,区城管执法协调办负责指导评价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行政资源,加强综合行政执法协调。区城管执法协调办作为各相关部门的“腿”和“眼睛”,一旦发现区域内工地管理与车辆遗撒、露天烧烤与露天焚烧、无照经营与停车管理等问题,及时制发《监管通知单》至相关单位和责任部门要求限期解决,并视解决情况采取下一步措施;继续实行“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措施,每月在媒体上公开城管、公安、交管、住建、工商和市政市容等50个责任部门各项执法指标完成情况,同时依据各责任部门执法量和查处效果进行排名,通过社会监督督促执法部门改进工作、落实责任,真正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2015年至今,全区共计召开各类工作会议10余次;走访了全区1500余条街道进行检查督导,下发《监管通知单》14194件,其中发街乡政府13424件、发基层城管执法队770件,制发监察通报335期、四公开一监督考核评价通报32期,重点解决了一批环境乱点问题。

三是切实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成立“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查纠“尸位素餐、弄虚作假、裁量随意、责任空转、推诿扯皮”五种行为;以抓《北京市国家行政机关向监察机关报送涉嫌违反行政纪律问题线索的办法》落实为契机,督促各部门紧盯行政执法中履职不到位的问题,建立问题线索报送机制;对执法不公、违规裁量等失职渎职、滥用权力的问题,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采取“推门进、随手拍、现场督、限时改”的方式开展专项抽查,发现5类13个问题,约谈相关单位和主管领导35人次;将55名特约监察员分为片区监督组、媒体监督组和党风政风综合监督组,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对全区“两为”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研发“四风问题一键拍”客户端,为群众搭建快捷、便利、直接的监督举报平台,截止目前,客户端下载量达3万余次,累计用户1万余个,收到举报信息576条。

(二)落实长效机制,确保“城市病”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优化分类管理办法。推进环境建设分区域管理研究工作,根据区域环境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将全区划分为重点地区、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三类区域,分别执行不同的建设、维护、投入、监督标准,实现差别化管理;搭建以道路、绿化、设施、秩序为主体的分类管理指标体系,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16个,四级指标41个,梳理、细化建立三类不同层级的标准体系,目前,重点地区的标准体系基本完成,建成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标准体系继续研究拟定;和平街樱花园小区、孙河沙子营区域环境提升项目将于6月底完工;下一步将推进CBD区域及双井东南部区域环境提升工作。

二是创新联勤联动机制。固化城市管理主管领导月例会制度,会上由职能部门领导部署工作安排,研究难题、交流经验、指挥调度,形成城市管理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工作例会上,先后协调解决了和平街老旧小区供水改造、部分街道地下管线改造、望京312号楼安全隐患、建外国贸桥下黑车揽客等问题;先后在奥林匹克核心区、CBD核心区搭建“属地街道+功能区”条块联动工作平台,打破原有管辖区域的界限,推动管理力量的整合,有效治理重点区域环境秩序乱点;制定《街道系统城市管理联勤联动机制》,将24个街道系统分为六个片区,委办处级领导包片、科室干部包街,每个季度由一个街道作为组长,牵头组织协调,联合地区工商、公安、城管、食药、安监、民防等部门,开展群租房、地下空间、拆违控违、拆墙打洞等专项整治行动,2015年完成朝阳路、朝阳北路等重点沿线679户拆墙打洞整治任务;深化“五位一体”联勤联动工作模式,城管、武警、交警和属地街道相关部门等联勤单位,强化“数据互换、信息共享、情报互通”,每日派员进驻全区41个巡逻警务站,按照“协作配合、各有侧重”的原则开展工作,遇到职能交叉时,主责单位牵头,其他部门协作,提高执法力量投向和投量的一致性和科学性,确保我区人口调控、功能疏解、拆违控违等重点指标任务的完成。

三是狠抓环境秩序管控。一年来,围绕市区两级重大环境保障任务,聚焦“两区、两环、四线、多点”,坚持重点突破与常态管理相融合,持续推进我区环境秩序整治和保障工作。

1.完成保障任务。成立“两项重大活动”保障指挥部,制定保障方案及应急预案,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处级领导和科级干部24小时值守制度;编制保障力量部署图表,统一调度全区执法力量;针对世锦赛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不同的保障重点,分别确定“两区、三线、十周边”和“两区、四环、七线”为重点范围;发挥视频监控、车载取证设备的作用,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两大活动”保障期间,受理城市管理类热线举报24096件,同比下降15.9%,群众满意度达96.1%,同比上升16.9个百分点;没有出现环境秩序类问题聚集和严重扰序现象,没有出现因环境秩序问题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事件。

2.强化常态管控。(1)制定《2015年朝阳区治理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治理工作推进实施方案》,构建区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部署市级挂账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和“五小主体”、“六小行业”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治理等工作,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联合开展无照经营整治行动。2015年至今,共规范无照游商10万余起。其中,2015年立案查处4600余起,罚款约52万元;挂账无照经营主体6866户,已销账2626户,未销账4240户,销账率为38.24%。(2)出台《朝阳区静态交通秩序整治工作方案》,对我区74个路侧停车场的6239个车位,进行现场检查。通过加大巡查力度和梳理热线投诉举报线索,进一步完善停车管理整治工作台帐,夯实工作基础。(3)深入推进非法小广告查处移转反馈机制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落实“清理乱点、捣毁窝点、停机警示、高限处罚、合力打击、增建设施、宣传引导”七项工作措施,加强非法小广告治理。2015年至今,上报非法小广告违法号码4484个,审核有效3371个,处罚281起,罚款7万余元。(4)推进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实现小场沟等11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基本达标,萧太后河治理取得重大进展。(5)开展视觉环境专项整治,建立牌匾标识、户外广告、夜景照明等分类电子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定期检查、督促整改、逐项销账。2015年以来,拆除大型违规户外广告330余平米。(6)加强城市管理执法公安保障,探索建立城市管理执法公安协助机制。2016年至今,公安朝阳分局共治安拘留各类扰序人员1926人,其中黑摩的扰序1517人,无照游商扰序268人,散发小广告扰序141人,查扣黑摩的3671辆。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中,共查获阻碍城管及相关部门执法25人,刑拘7人,治拘18人。

3.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一年来,区住建、城管、环保等部门,深入落实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全力抓好雾霾防治工作。(1)加强施工工地和渣土运输管理,以全面推行绿色施工为工作重点,多家职能部门建立起长效联动机制和案件移送机制,不定期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违规渣土运输、道路遗撒、乱倒乱卸等行为进行集中整治。2015年至今,启动大风扬尘预案29次,空气重污染预案10次,安装施工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备280余个,检查规范施工工地5800余个,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230余份,责令停工整改68个次,限期整改1528个次;查处夜施扰民47起、施工扬尘101起;检查渣土运输车辆2850台次,查扣不符合规定车辆227台次。(2)开展露天烧烤、非法大排档、店外经营专项整治。2015年7月1日起开展了为期45天的三类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城管系统各街乡执法队全员上岗,全天候、无缝隙实施管控和整治;城管局机关全员停休,每日安排三分之一人员,下沉一线参与督察队专项执法和专项巡查。整治期间,出动执法队员79546人次、执法车辆21135车次,组织执法行动2534次,分三波次对全区62处重点点位进行整治,累计规范、查处露天烧烤3299起、店外经营5480起、非法大排档1898起,暂扣经营工具8858件,整治效果呈现“五降一升”新局面。结合整治经验,制定辖区消夏露天餐饮经营规划,采取召开商户座谈会、签订责任书、改进净化器等一系列措施,将事后执法处置向源头治理前移。(3)深入推进减煤换煤工作,加大对经营性小煤炉的监管力度,坚决取缔劣质燃煤和经营性燃煤锅炉,推动实现优质煤全覆盖,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1个村清洁能源替代任务,基本实现四环路内“无煤化”。

4.狠抓控违拆违工作。强化依法依规发展理念,严格执行违建监督管理机制,实现违建管控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各街乡控违办、规划、国土、城管、综治、网格等巡查队伍的作用,利用市专指办街景巡查、区网格监督中心、规划、国土卫片等信息化手段,全力落实“四早”机制,不断深化“三级督办”制度,力争实现我区违法建设“动态清零”。2015年至今,拆除违法建设740余处,面积105余万平方米。

四是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结合我区历年来环境建设管理考核评价工作组织情况,修订完善《朝阳区城乡环境建设管理考核评价办法》及街乡环境建设考评细则、市容环境卫生检查工作细则、静态交通秩序专项考核细则等,充实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严明考核纪律、压实考核责任,充分发挥综合考评方向标、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倒逼各单位强化城市管理的责任意识,促进环境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2016年1—4月份,城管监督中心(区政府热线)共受理各类诉求91436件。其中,举报投诉40937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3%,举报投诉办结率99.92%,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咨询类50499件,比去年下降20.19%。区政府热线受理百姓诉求月均接通率在96%以上,保证了市民来电的畅通;对市民的按时回访率达到98%,做到市民来电事事有回音。

(三)强化正面宣传,取得全民广泛参与和支持

一是苦练内功,打牢宣传基础 各城管执法部门强化宣传工作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细化考核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坚持内外宣并举,内鼓干劲、外树形象,挖掘线索、主动发声,宣传城管执法正能量;区广电新闻中心积极联系朝阳报、朝阳有线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共同策划选题,加强正面舆论的引导,网上网下的统筹,强化舆情监控和媒体危机化解处置,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一年来,编写、出刊《城管信息》普刊、专刊120余期,出刊《朝阳报》城管专版18期;各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刊登、播出、播报我区城市管理宣传报道400余条。

二是强化外功,力促共建共享。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 城市治理共商共治模式,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公众等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保障公众在城市管理中的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局面。一是深化“城管+市民群众”工作,开展城市文明加油站、城管开放日、普法大讲堂、爱民走访等活动,落实环境秩序违法举报奖励制度,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一年来,举办城市文明加油站活动140余次,发放城市管理宣传品2万余件,提供咨询服务140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3万余人。二是深化“城管+责任主体”工作,开展城管进商家、进工地、进单位等活动,主动沟通、积极作为、化解矛盾、宣传普法,明确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引导、督促责任主体“看好自家门、管住自家人、盯住自家事”,从源头上减少环境秩序违法行为。三是深化“城管+社会组织”工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建设管理领域,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社会化运行;在秩序管理、环境整治、绿化养护、市政设施维护等领域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提高服务供给效率;充分发动环境劝导队、城管志愿者等社会组织力量,协助做好环境秩序治理。一年来,约有300余人次的城管志愿者参与到清除小广告、普法宣传等城市管理行动当中。

(四)加强调研、积极协调,完善城市管理执法措施,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按照我区行政管辖范围和监管工作实际,以梳理行政处罚职权清单为基础,明确全区各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职权共4917项;以北京市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汇总分析全区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将各执法部门人均执法量和职权履行率纳入区政府绩效考评,督促各执法部门积极履责,提高执法效率;结合基层实际和具体需求,开展专题讲座、旁听庭审,案例教学等多形式的法制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履职能力。此外,由区法制办牵头,组织区市政市容委、城管执法局、住房城乡建设委、房管局、工商朝阳分局等部门,就城市管理执法中存在的法律和程序方面的问题进行座谈,梳理意见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呼吁相关部门尽早出台相应的细则或指导性意见。

以北京市城管执法局2016年下发的新版《北京市城管执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为重点,狠抓城管队伍法制培训,改变城管队伍“重定性、轻量罚”的观念,提升一线执法队员执法办案的能力素质;严格落实案卷评查制度,规范执法文书制作,提高职权履行率;将案由执行率纳入法制考核,避免执法范围、对象的单一,扩大执法覆盖率;健全重大案件的办理机制,确保规范、准确、有效、及时地实施行政处罚,减少执法违纪,确保执法公正,维护执法形象,维护社会稳定。2015年至今,我区城管系统共结案39615起,累计罚款871.3万余元,职权履行率(即实际行政处罚涉及的案由数与总案由数之比)达26.9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上,九龙治水困局仍旧存在

一是当前城市管理立法散见于一般性的法律之中,未能形成体系,同一事项往往涉及多部门职责,各部门法律依据和处罚额度不一致,导致具体操作中,或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或相互推诿形成执法“真空”。二是部分现有的联勤联动机制还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落实到执法行动当中。职能部门、街乡联勤联动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仍需提高,联合执法流程标准仍需进一步规范。

(二)方式方法上,“包打天下”模式有待破除

目前我区的城市管理主要靠政府职能部门“包打天下”,由此引发了以下问题:一是有限的职能部门执法力量与量大面广的城市管理任务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我区城管执法编制1196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54人,与东城区11人、西城区12人相比,差距很大,严重影响城管执法效果;政府车改后,城管部门执法车辆锐减,加剧了履职难度系数,全面及时履职难以到位,区域内部环境秩序差异逐步扩大。二是部分城市管理顽症痼疾难以破解。控违拆违面临巨大压力,交通拥堵趋于严重,小广告、黑车、无照等违法经营形态屡禁不止,城乡痼疾顽症和环境秩序问题仍比较突出,城市管理处于被动式、接招式状态。

(三)队伍建设上,“不严不实”问题时有发生

一是由于区域大、职责多、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影响大等诸多压力,执法人员长期超负荷运转,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影响执法效果;二是执法社会舆论环境不好,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欠缺,队伍老化、年龄断层现象严重,职务及待遇的正常晋升渠道受制,一定程度上挫伤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队伍稳定;三是执法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执法队员欠缺执法专业知识,执法行为不规范,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滥用职权现象;宗旨意识不强,责任意识较差,在困难面前存在畏难情绪,存在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落实朝阳区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一廊、两带、三区”和“六个一百”整体工作部署,聚焦“两区、两环、四线、多点”,主动适应新常态,借势谋求新发展,为建设和谐宜居、交通优化、景观靓丽的“美丽朝阳”做出新贡献。

(一)从组织机构体系设计出发,探索“大城管”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变“九龙治水”为执法合力

探索将多个涉及社会治理、城市管理领域的职能部门纳入综合管理体系,在区市政市容委的基础上组建区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常态化统筹城市管理工作,变各部门单打独斗为统一行动。区城管委负责对城市管理中的职能交叉、管理空白以及行政执法等方面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协调,提出解决方案,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联合执法、行政协调、联勤联防等制度,优化督办平台,将日常检查发现、各类投诉、媒体曝光、领导交办等城市管理问题,派遣至相关单位,限时整改。同时,切实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监察与审计等内部监督制度;积极推进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等外部监督工作,加强“阳光”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二)从转变城市管理思维方式出发,创新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变“包打天下”为协同共治

一方面,以政府依法“善治”、居民有序“自治”、多元协同“共治”、社会整体法治为方向,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运作,使政府从大包大揽中解脱出来。重点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三级社会动员主体和居民、社会组织、企业、市场四类社会动员对象的联络互动机制,通过执法进社区、进学校、城管执法志愿者及媒体跟踪等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广泛动员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强化责任主体在环境秩序治理中的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全面增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的社会化效能;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将部分城市管理职能向社会转移,弥补执法力量不足,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坚持“软硬”两手抓,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下软功夫,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探索将城市道路、环境卫生、市容监察、园林绿化等一并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整合完善平台功能,发展民生服务应用软件,打造“智慧城管”。二是出硬手腕,改善环境秩序面貌。打好突击整治与常态管理组合拳,以更高要求更硬举措更严标准,做好环境秩序治理工作,认真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对挂账问题点位进行拉网式排查,突出抓好奥园、使馆区、CBD等重点部位和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等薄弱区域的环境秩序整治工作,打造亮点,补齐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实施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开展“保三重、降三尘、治三乱、严三查、抓三清”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无照经营、城市“牛皮癣”、违法建设、违章停车等难症顽疾,又协同搞好街面秩序、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市容市貌等重点工作,推动环境整治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促进我区街面整洁、立面清爽、地下通畅、空气清新。

(三)从制度、观念和技能三个层面着手,铸造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变“不严不实”为从严从实

以科学管理队伍为核心,以增强素质能力为重点,以培育优良作风为保障,大力加强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实现对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严格、统一、规范管理,确保队伍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一是完善制度设计,巩固与调整相结合。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加大执法人员招录力度,通过调整结构优化执法力量,实现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适度提高一线人员的比例,确保一线执法工作需要;按照协管数量不得超过在编人员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招用或劳务派遣等形式合理配置一定数量的执法协管人员;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建设,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调动工作热情,保障工作成效。二是扭转执法观念,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引导执法人员树立“细微之处见真情,服务之中树威信”的理念,把科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变管理为服务,变堵为辅,做到严格管理与文明执法并重、严格要求与提高素质并举、严格监督与廉洁自律并行,变执法扰民为执法便民,使执法工作成效呈现出质的飞跃。三是提升执法技能,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完善法律规定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机制,系统、全面、深入开展执法理论和实务培训,增强法治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执法工作;通过学习、培训、调研、专项执法等,培育专家型执法人才,储备优秀人才资源,推进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

“城市病”的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区政府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坚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强化治理措施,完善体系、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秩序管理工作水平,为实现我区“建设‘三区’、建成小康”总体目标而努力工作!

 

附件:名词解释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两区、两环、四线、多点:“两区”即CBD和奥林匹克公园,主要开展“市容、交通、绿化、秩序”四位一体综合整治,打造环境建设示范区。“两环”即三环和四环,重点是提升景观建设水平。“四线”即朝阳路、朝阳北路、京哈铁路、京津城际4条道路和铁路沿线,主要任务是治理黑车、占道停车、无照游商、广告牌匾、违法建设、暴露垃圾等问题,使环境和秩序取得明显改善。“多点”,即开展以群众身边环境为重点的环境达标建设,抓好痼疾顽症的专项整治与日常治理,集中治理地铁和公交站点周边、购物商圈周边,背街小巷等重点地区的环境脏乱、秩序混乱、非法经营等现象,持续改善市容环境。

2四公开一监督:“四公开”包括:一是公开城市管理责任部门清单;二是公开责任部门的执法职责和查处标准;三是公开责任部门的城市管理网格化机制及责任人;四是公开责任部门“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的城市管理执法数据。“一监督”是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城管执法协调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区监察局及相关部门的协同下,环境秩序联合督导检查组和城管督察队负责具体实施,监督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职能部门、执法部门城市管理工作履职情况,充分发挥综合监管作用。

3. 保三重、降三尘、治三乱、严三查、抓三清:“保三重”是指做好重大活动、重点地区、重点任务的环境保障工作;“降三尘”是指做好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因烧致尘的减排降尘工作;“治三乱”是指做好乱摆乱放、乱掘乱占道路、停车秩序混乱等问题的整治工作;“严三查”是指严厉查处影响燃气安全管理、占压市政管线问题、街面利用液化石油气违法经营等问题的行为;“抓三清”是指开展清理非法小广告、违规户外广告、违规牌匾标识整治行动,消除视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