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会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2020年4月23日在朝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王志勉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文献区长委托,代表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2019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请予审议。

 2019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下,在全区各部门和街乡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区域大气、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区域无环境安全事故,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2019年环境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方面,细颗粒物(PM2.5)累计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3%;可吸入颗粒物(PM10)累计平均浓度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4%;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6%;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降尘量6.3吨/月·平方公里,同比下降29.4%。水环境质量方面,五个国家级、市级考核断面全年平均水质均实现达标,其中2个达到Ⅲ类(新八里桥、沙子营),3个达到Ⅳ类;34条黑臭水体未出现反弹;地下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以上,达到市里考核要求。声环境质量方面,区域昼间环境噪声值为53.0分贝(A),与2018年53.7分贝(A)相比基本持平。总体达标率81.9%。道路交通昼间噪声平均值为70.9分贝(A),达到道路交通环境噪声标准,与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辐射环境质量方面,我区γ辐射剂量率年均值在环境本底范围内,人工总α、人工总β、Cs(铯)-137和I(碘)-131均未检出,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状况保持良好。

 二、环境保护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圆满完成重大活动环境质量保障任务

 制定《朝阳区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3+1”工作方案》,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区生态文明委成立专班、统筹协调;区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密集调度、带队检查;各部门按照“外松内紧”、“不扰民”、“常态化”的总体原则,加强统筹、固化机制,重大活动前加快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前释放环境效益;重大活动期间,铁腕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督查检查,确保重大活动环境质量良好。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严格落实《朝阳区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行动计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任务顺利完成。蓝天保卫战方面,突出扬尘精细化管理。累计治理裸地1800万平方米;实施 “一把扫帚扫到底”道路深度清扫保洁,城市洁净度水平显著提升;严格工地监管,住建、城管、生态环境、园林、水务等部门累计检查工地2.6万个次,立案619起,罚款661万元,视频监控平台巡检工地6.6万项次。多部门联合检查规范渣土运输车辆1.2万余车次。强化移动源管控。淘汰国Ⅲ柴油货车4912辆。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8.7万辆次,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158%,查处超标车辆9561辆次;运用遥感检测技术检查机动车220万辆次;查处超标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137台。深入推进治污减排。完成26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淘汰退出年度任务;动态清零“散乱污”企业7家。强化餐饮行业治理,推动1712家企业完成油烟净化设施升级改造,占年度任务122%。圆满完成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区主要领导密集调度、带队检查,区生态文明委成立专班、统筹协调,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确保空气质量达到活动要求。碧水保卫战方面。巩固34条段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完成17个街乡、77条段沟渠小微水体整治工作,引用再生水2958.2万吨用于生态补水。继续开展豆各庄水厂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年度环境调查评估,组织农村地区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检查,确保水环境安全。完善水环境管理机制,制定《河长制考核断面水质监测指标考核排名办法》,每月对各街乡进行打分排名,促进河长制工作落实。净土保卫战方面。围绕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农用地分类管理、强化详查监测等重点领域,开展重点企业土壤监测、重点行业企业地块风险筛查、双桥电镀厂土壤修复等重点工作,确保了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以上,达到市里考核要求。

 (三)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努力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坚持多元增绿、见缝插绿、精准建绿,加快实施百万亩造林,新增改造绿化面积 767 公顷。完成 11 个老旧小区绿化改造、15 条重点道路绿化提升。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主体完工,北小河等 4 处河湖被评为市级优美河湖。完成留白增绿 260 公顷。建设小微绿地 21 处,实施老旧小区绿化改造 11 处、重点道路绿化改造 15 条、屋顶绿化 1.75 公顷,在城市修补中拓展生态休闲空间。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我区生态红线校核后面积约3.37平方公里。

 (四)生态环境保护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组建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构建了1办7组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加强了区委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全面提高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组建区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机构、人员、设施的管理改革,实现职能、队伍整合优化,业务水平融合增效。组建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力量。二是坚持铁腕执法。2019年实施环境行政处罚2087件,罚款1657.56万。其中实施一般程序932件,罚款1591.95万,处罚数量全市排名第4;简易处罚1155件,罚款77.8万。查封扣押35件,组织实施了全市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三是环境监测能力不断提升,正在筹建新的环境保护环境监测实验室,目前已完成选址、设计等工作,新建的实验室将极大提升检测能力水平,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四是妥善解决环境信访投诉案件,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6件,受理环境污染投诉举报5837件,同比减少26.15%,办结率100%,在12369投诉举报考核中排名位列全市第一。五是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做出许可35件,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5965件,发放辐射安全许可证290件,完成放射性同位素备案186件。完成1057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

 (五)辖区环境安全有效保障

 进一步完善突发环境应急处置机制,开展突发环境应急桌面推演,及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应急事件16起,确保全区环境安全。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持续开展危废、风险源和辐射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对全区各类风险源开展排查。

 (六)压实生态环保工作职责

 一是提升主要领导重视程度,街乡书记点评会通报各街乡PM2.5、TSP排名情况,督促落后街乡整改。二是加强统筹调度,主管区领导每月调度,专题研究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利用覆盖全区各街乡、社区(村)的细颗粒物、粗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对空气质量定期通报。四是对全区相关部门、各街乡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结果上报区委组织部、区纪委区监委,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七)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围绕重点任务加大生态环境宣传力度,各类媒体累计上镜上稿180条,朝阳环保微信公众号推送514条,朝阳生态环境微博推送1980条。组织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资源保护进学校、进社区活动7场,参加科技创新大讲堂、国家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宣传等活动,传递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及法规。召开蓝天保卫行动新闻发布会2次。开展线上“环保清单挑战赛”,与区检察院联合组织了“奔跑朝阳蓝”纪念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

 三、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2019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各相关单位、各街乡精诚团结、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庆祝活动环境质量保障任务,实现了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区生态环保工作还面临新的形势和更多挑战。

 一是环境容量本底过高,超出可承受范围。朝阳区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土地、能源等资源持续从紧,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等污染排放明显超出了有限空间的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环境秩序管理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难度加大。2019年,我区PM2.5年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市级指标,达标天明显增加、重污染天显著减少,群众“蓝天”获得感得到提升,但PM2.5年均浓度仍超过国家标准限值23%,空气质量与国家标准和公众期盼仍有差距,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同时,随着朝阳区锅炉、燃煤等重点工程性减排任务已全面完成,大气污染排放主要来源是居民生活产生的机动车、餐饮排放等生活源,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中,工业源仅占2.7%,绝大部分为生活源,其中机动车排放占比29%,餐饮企业排放占比12%。生活面源贡献率进一步凸显,生活性“刚需”污染排放占比越来越大,减排空间进一步收窄,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从长远角度考虑,未来需要加大生活源治理力度,并对其他污染源推广应用更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实现污染物的持续减排。

 三是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我区圆满完成了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年度分解任务,3个国家和2个市级考核断面全部达标。但是治理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区仍存在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水环境容量,新增人口带来的污染物增量巨大,“存量”减排空间明显收窄等问题。受地势影响我区所含流域均为全流域下游,河流多处于北京市排水廊道,承担着上游市区和本区污水汇集处理任务,全区地表水水质受上游水质影响较大。我区河流无稳定天然水源补给,河道水质受污水处理厂再生补水水质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汛期超负荷情况突出,影响地表水水质,近年来,随着全市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进厂污水量显著增长。从2019年来看,污水处理厂超负荷情况较多,非汛期来水高峰时段持续10余小时;汛期大部分水厂每天持续超负荷运行20小时以上,个别水厂24小时超负荷运行。2020年若保持现有处理规模的情况下,流域负荷将持续增加,汛期仍将超负荷。全区雨污分流工作未尚全面完成,汛期城市面源污染和农村小微水体对河道水质影响较大。由于历史形成和产权归属等原因,我区部分小区的雨污混排问题长期不能等到解决,汛期大量面源污染混杂雨水没有通过雨水管网,而是由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或直排入河,造成污水处理厂运转超负荷和河道水质变差。部分河道受到水量控制和景观需要等影响,日常流动性较差,夏季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亟待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污水、垃圾处理水平较低,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影响了部分地区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四是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对污染地块的监测、详查等基础性工作缺乏长期的历史数据积累,工业企业退出后的土地利用,以及危险废物处置还存在风险隐患,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五是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此次生态环保机构改革中,区生态环境局划入职能6项,仅增加行政编制1名。新组建的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整合了农业、水务、园林绿化等部门有关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执法职责,但至今仍未完成组建。此外,全区上万个污染源的监管需要依靠四五十人的监察执法队伍,无法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监管。面对越加繁重的工作任务,已出现编制不足、人员紧缺的情况,应进一步加快管理机制体制的完善。

 六是属地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不健全。街乡、社区(村)无专门机构是环境保护“最后一公里”职责难以落实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街道(乡镇)、社区(村)两级环保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仍较薄弱,环保工作者均为兼职,往往还承担着安全生产、环境治理、综治、规划等大量的任务。因此专业技术水平较低,责任落实机制不健全,难以满足环保工作专业化管理的需求。在污染防治工作中,街乡要排查污染源、建立环保管理网格、开展精细化管理和整治,落实“三查十无”“六查六落实”的职责,这些工作需要一批懂专业、懂管理的人员落实,迫切需要在街乡建立一支基层环保队伍。

 七是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现阶段我区污染防治的重点已从工程减排过渡到管理减排,无论大气、水、土壤的治理,还是辐射、噪声等污染源的管理,要更加突出精细化。目前,我区诸多工作仍存在精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例如,全区每年各类工地数量多,开复工面积大,监管无法做到精细精准、面面俱到;街乡在对小微工程管理时仍有清单更新不及时,巡查检查不到位等情况;每年4至5月份杨柳飞絮对空气质量的监测造成极大干扰;各级道路的清扫保洁仅在重点区域实现了“一把扫帚扫到底”,在全区大部分地区道路的清扫保洁仍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工作中容易出现盲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务实有效措施,在今后工作中持之以恒的加以解决。

 八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诸多挑战。人口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复合型”“压缩型”的生态环境问题仍未有效解决,环境治理与国家标准相比还有差距,防范生态风险、保障环境安全的严厉依然存在;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不均衡,生态环境管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尚不适应超大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生态环境成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短板。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必须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刻不容缓地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紧攻坚,打好标志性的重大战役。

 四、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在区委和市生态环境局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继续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全面落实市、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为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大美朝阳,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积极贡献,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强化措施,已经区长办公会、区委常委会、区委生态文明委会议研究,并印发实施。

 蓝天保卫战方面,行动目标是全区尽最大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全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三年滑动平均浓度力争继续下降。主要措施包括,推进移动源低排放化。继续聚焦重型柴油车,坚持“换、限、查、管”并举,实现交通领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换,新车全面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在用车加快电动化,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限,严格执行国三标准柴油货车全区域限行、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等政策。查,路检路查高压执法,精准入户检查重型柴油车,全年在进京路口和主要道路完成5.5万辆次以上的重型柴油车检查。管,组织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编码登记,逐步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规范化管理。推进扬尘管控精细化。全区降尘量控制在“6吨”每月左右。建成统一的可视化、智能化施工扬尘监管平台,扩大信息共享范围。严格落实扬尘管控工作意见,提升混凝土搅拌站和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绿色生产水平。强化联合惩戒、闭环管理,严厉整治渣土车违法违规运输行为。定期通报街乡TSP、道路尘负荷、道路洁净度等排名。推进生产生活排放减量化。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行动,加强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管控,促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聚焦排放大户,组织完成医药制造、印刷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业涂装、家具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一厂一策”深度治理;汽修企业在用喷烤漆房完成标准化治理改造;鼓励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1家。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健全清洁取暖设备运行维护机制,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巩固“无煤化”成果。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强化空气重污染应对。严格落实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建立减排清单定期更新制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聚焦人流、车流密集重点区域,扬尘、机动车、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治理领域,通过压实属地职责,生态环境部门每周通报街乡粗颗粒物排名并定期巡查指导;建立精细化闭环管理机制,借助“小巷管家”平台解决扬尘精细化管控最后一公里问题;扩建朝阳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全面提升大气类污染源监测能力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精细治理手段、强化工作措施,力争各街乡TSP年度平均值退出全市后30名,降尘量全市排名进一步提升。

 碧水保卫战方面,行动目标为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巩固改善,确保5个地表水国家和市级考核断面达标。防止黑臭水体出现反弹;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主要措施包括,保证饮用水安全。完成“万人千吨”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定期监测、评估,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者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每季度监测一次。深化水环境治理。进一步推进污水收集处理、污水管网改建和再生水利用等工作,实现建成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开展小微水体普查、治理。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全区农村地区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村庄覆盖率达到市级要求,基本完成全区村庄的环境整治。全区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基本达到等级标准。完成市里下达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开展水生态保护。全区用水总量、新用水量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均达到市级要求。推进再生水利用工作,通过水系连通、闸坝调控,科学调配水资源,提升生态基流保障水平,增强水体流动性。

 净土保卫战方面,行动目标为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主要措施包括,继续推进详查监测。全力配合市级部门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等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自行开展区重点行业企业土壤状况调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工业园区等周边土壤环境监测。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分别减少28%、15%以上。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稳定下降8%以上。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在生产经营用地的用途变更或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前,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建立关停企业原址用地动态筛查机制。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名录全过程环境管理。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建立完善农用地分类清单,依法依规严格农用地分类管理。

 二是启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发展规划。评估“十三五”以来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及现状,分析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发展形势,提出朝阳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措施,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规划指引和支撑。

 三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继续落实市区生态环境监管工作任务,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检查,加大机动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与处罚力度。特别是,针对当前特殊形势,要着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109家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废物处置和污水排放自查,建立每日零报告机制,确保医疗废物不出现滞运、漏运等情况,医疗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开展15家重点医院全覆盖执法检查,派专人驻守万世名流和蟹岛2个集中隔离点,指导其余3个密接人员在隔离点开展污水处理、医疗垃圾转运、处置等工作。指导污水处理厂开展涉疫情污染物的处理。通过各项措施确保我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医疗污水达标排放,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