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会刊

朝阳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朝阳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2020年9月24日在朝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

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执法检查组副组长  李  洋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17年3月1日起施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施行,为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补齐文化领域的立法“短板”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助力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全面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我区实施情况,保证法律得到切实贯彻执行,区人大常委会今年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此次执法检查是在去年常委会听取我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使用情况》的报告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法律规定,查问题、找差距、补短板,为下一步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的制订提供参考,打牢我区“三化”建设的基础。

 为确保执法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区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执法检查组,由张克斌副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文化专业代表小组成员和提出过相关建议的区人大代表组成,统筹组织执法检查相关工作。现在,我代表执法检查组向常委会作报告。

 一、执法检查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学习。对照法规条文,确定了四个方面检查重点:组织领导体系情况,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使用、管理情况,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情况,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情况。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检查、专题询问、征求意见等方式,紧扣法律规定开展检查。

 第二,及时调整工作安排。新冠疫情对文旅行业造成重大影响,4月8日,执法检查组赴区文旅局开展调研,听取法律贯彻实施情况的初步汇报,了解公共文化场所开放运转情况。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作为执法检查重点场所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根据规定全部关闭,不具备实地检查的条件。经区人大第5次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本项议题推迟到本次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适应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对有关会议材料尽量采取了网上征求意见的方式。

 第三,开展实地检查。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后,8月6日,执法检查组赴中国紫檀博物馆、朝阳区图书馆、枫花园汽车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园,实地检查我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情况。

 第四,打好监督组合拳。采取专项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的方式,丰富监督形式,提高监督质量。8月28日,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区政府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情况专题询问,主管副区长,政府办、文旅局、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农村局、规自委等部门到会接受询问,邀请部分文化组织、文化机构和文化志愿者列席会议。通过专题询问,更加全面的了解了我区法律实施情况,更加准确的看到了短板和不足,也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发挥了专题询问这一监督方式的独特作用。专题询问情况摘要一并印发供审议时参考。

 二、法律实施的基本情况

 执法检查组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施行以来,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法规要求,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文化服务供给,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持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引领作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在朝阳区得到了较好落实。

 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构建了具有朝阳特色的“3+1”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街乡文化中心整体达标率79.1%,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2.4平方米)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初步形成。制定了“2+5”公共文化服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考核内容,促进街乡文化中心规范化、标准化运行。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建立了图书馆总分馆模式,组建图书馆理事会,初步形成街乡文化中心三种运行模式。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项目建设,大力扶持博物馆发展,建设非遗保护中心。

 在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面:连续开展原创作品征集活动,推出了一批反映时代变化和人民生活的原创作品。积极创建文化品牌,认定10类基层文化品牌、110个基层文化推荐品牌、73个后备资源品牌,开展了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对接需求,开展文化配送,搭建艺术家基层惠民平台,近距离服务群众。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认定31个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在公共文化保障措施方面: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保证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有效运行。积极培养挖掘文化人才,建立各类文化人才库,完善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各类文化培训,建立了规范化、多层次的培训体系。积极开发自助服务及网络平台,提升公共文化辐射影响力。

 执法检查组同时认为,朝阳区贯彻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功能定位和法律宣传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需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首都功能定位和朝阳“三化”发展目标衔接还不够紧密,在总体布局,文化供给,打造特色,整合资源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整体谋划。二是法律宣传力度不够。对法律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部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行业工作者对法律的内容和要求认识不深入,法律在社区群众中知晓率不高。三是体系建设还需完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各层级之间运行机制和功能作用还不够清晰。

 (二)服务理念和服务效能方面

 一是重管理轻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有差距。部分文化设施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有设施闲置的情况。开放时长不足,不能错时开放,群众活动不方便。二是服务内容、形式比较单一。服务项目及内容较为传统,对中青年群体吸引力不足,受到青年群体欢迎的免费WIFI、电子阅览等项目设置不足,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文化活动促进文明素养提升的作用还不明显,思想性、教育性还需提升。三是公开和公示制度不够健全。法律要求的一些制度,如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以及相关的公开和公示制度还不健全。四是宣传推广力度不足。部分街乡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缺少动力和创新,坐等上级部门上门服务,坐等居民上门活动,存在不想用、等靠要的思想,缺少主动宣传推广的意识。公众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知晓率和到访率还不够高。据了解,我区在2019年全市街乡文化中心效能评估中得分71.9分,排在全市第5名。

 (三)资源整合和社会参与方面

 一是挖掘力度不够。朝阳区社会文化资源丰富,各类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掌握了解并整合利用这些资源意义重大。从目前看,资源整合的手段措施,渠道的畅通和平台的搭建仍需完善。二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不够健全。如何解决社会化运营与公共文化设施的公共、公益属性之间的矛盾,还需深入探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扶持政策、管理规范和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文化+融合发展方面

 一是对文化+战略的认识需进一步提升。随着“三化”建设的深入,文化与相关产业呈现广泛、深度融合的趋势,文化与旅游、绿化、服务、会展、体育等产业需要加快融合。对文化+需要在区级层面进一步的整体设计,加大推进力度。二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有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需要提高。文化科技融合在推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明显。

 三、意见和建议

 (一)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加强规划统筹

 要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对于弘扬核心价值观,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增加群众幸福感的重要作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实力度,依法保证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方向,站在落实首都核心功能的高度,将高标准做好公共文化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要加大法律贯彻宣传力度,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将法律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整体规划,继续推进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使我区“3+1”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发挥更大作用。

 (二)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要在服务上下功夫,让已建成的公共文化设施发挥更大作用,惠及更多人群,成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文化福祉。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错时服务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特点、文化需求开展活动,推进服务内容优化升级。要加强主动宣传,注重基层文化活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以此促进文明素养的提升。更加重视挖掘地区历史文化,推进朝阳历史人文资源整合利用。要按照法规要求,完善公开公示制度,形成制度体系,规范文化服务,做好服务信息公示。

 (三)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搭建资源整合平台

 要用开放的视野,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和限制,搭建好各种资源整合的平台,让朝阳区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得以充分的释放和利用。要在现有三种模式基础上继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机制,制定出台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规范性文件。要重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搭建志愿服务平台,调动群众参与文化服务的热情。

 (四)树立文化+理念,做好文化融合文章

 要进一步树立文化+理念,加强对文化融合的研究和指导,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的双区优势,做好整体设计。要继续搭建文化融合发展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实现融合创新,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对与文化密切相关的行业,进一步挖掘文化特性。加大科技与文化融合力度,将文化融入经济发展新业态。要继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落实防疫常态化要求,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以上报告,请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