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会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实施情况的报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实施情况的报告

——2021年8月10日在朝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岳  立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文献区长委托,代表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朝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传导总规和分区规划目标指标

 一是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市级统一部署,进一步组织开展街区指引编制工作,现已基本完成规模指标分解、三大设施缺口核算等主要工作内容。有序推进第四使馆区周边地区(东坝中区)和朝阳园北区街区控规试点编制工作,目前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按照市级下发的街区控规编制技术标准和成果要求,加快完善有关成果内容,推进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及评估工作。

 二是加强全域空间管控。严守“三条控制线”,落实“两线三区”空间管控办法。在全市对200万亩耕地保护空间调整优化工作的统筹部署下,将1.55万亩耕地保有量落图落地并下达种植任务。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方案优化工作,按照全市统一工作要求,在既有成果基础上,结合三调、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等工作,经充分征求各有关单位和街乡意见,对划定情况进行了优化。同时,主动谋划,梳理“十三五”期间我区规自领域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摸清腾退后可利用空间、存量建设空间等资源底数。

 三是同“十四五”规划开局相衔接。对接《朝阳区“十四五”时期推进“双五”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加强建设用地规模管控、补充三大设施短板、推进责任规划师制度及城市有机更新工作等,进一步在实践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探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模式路径,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二)推动分区规划重点任务目标落实

 一是强化人口和建设用地减量工作。人口方面,我区人口调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根据市统计局“七普”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45.2万人,剔除“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区承接中央单位、部队、核心区安置人口约17万人口增量,我区实际超额完成约5.2万人。建设用地方面,根据三调及2020年变更调查阶段性成果,我区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约315平方公里,其中位于减量范围内用地面积约13.6平方公里,包括已完成拆迁腾退尚未绿化面积约11.6平方公里(后续需于2021年底前完成相关生态建设工作),即按照减量认定标准,我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约为303.4平方公里。同时,组织开展违法建设治理专项工作和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工作,根据全市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朝阳区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2年)》,于近期启动全面创建工作。

 二是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结合以龙湖冠寓改造、劲松示范区等大型建筑物改造为代表的城市更新改造的“点”;以亮马河生态廊道提升、丽都商圈改造等为代表的城市更新改造的“线”;以及以CBD城市森林公园、751、798等老旧厂房转型利用为代表的城市更新改造的“面”等典型案例,及时总结推广城市更新改造经验做法。建章立制,推动城市更新不断深入。初步梳理形成朝阳区城市更新工作方案和项目清单,拟在朝阳区委城市工作委员会下设朝阳区城市更新专项小组并建立推动实施、规划机制和资金支持工作专班,推动城市更新项目滚动实施,探索朝阳区城市更新路径模式。

 三是深入推进责任规划师制度。继续推动“朝阳而治”责任规划师制度在我区落地实施,优化责任规划师管理机制。广泛动员责任规划师深入各类问题剖析、研究、决策的一线,在老旧小区整治、“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城市更新实践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推进小微空间改造提升,安贞街道安贞桥西小广场、金蝉南里小区楼间绿地“蝉鸣花园”(油菜花田)小微空间改造已初见成效。同时,按照市级要求组织各责任街区及责任规划师申报“微空间100”小微空间改造项目选点70个,正在按照市级有关要求推动下一步工作。

 四是围绕民生“七有”目标、“五性”需求,突出解决便利性、宜居性问题。结合街区指引编制工作,进一步组织深化细化文化、教育、体育、卫健、养老助残、市政交通等各类专项规划,推动三大设施落图落地,引导在后续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逐步补齐各类设施短板。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作用,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已率先完成全市首个拆除重建项目——光华里5、6号危旧楼改造的规划许可手续办理;推行“劲松模式”,多方引入社会资本,研究提升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能。紧抓“办证难”问题本质,上半年为4.44万套房屋开辟了解决路径,截止目前共解决涉及6.65万套“办证难”项目房产证问题,办证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三)加强规划实施保障,推进年度城市体检工作

 正在组织开展2020年度城市体检工作,对标对表形成区级工作方案,广泛动员包括委办局、街乡及功能区管委会在内的78家单位参与,目前已汇总形成城市体检核心内容并反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同时,在完成市级任务基础上,结合朝阳实际深化开展专项体检,就减量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违法建设拆后利用、城市更新用地梳理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通过不断完善区级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方法,逐步完善工作内容、量化工作标准、细化工作任务,提高城市体检质量,用好城市体检成果,切实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保障规划落地实施。

 二、存在的困难和有关建议

 (一)全区指标总量约束下指标分解较为困难

 我区人、地、房减量任务重,指标约束紧,在街区指引编制中,指标的细化分解,尤其是建筑规模分解较为困难:一是为做好中央保障服务,我区落实了大量承接任务,导致人口、建筑规模增加。二是为落实建筑规模管控要求,需实现规划和现状“双减”,我区2035年规划建筑规模2.92亿平方米,较原规划需减量约1500万平方米,较分区规划编制阶段现状需净减量约600万平方米。三是我区规划实施率较高,剩余资源少,且需按照各专项规划要求进一步补足三大设施缺口。为保障三大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及重点项目建设等需求,拟在各街区资源任务底账梳理的基础上,加强资源统筹利用,建立时空统筹机制,优先保障民生服务和我区重点工程项目,加强政策制度的创新,努力处理好近期发展和落实指标管控的关系。此外,向市级争取加强各区间指标统筹,就中央、市级项目给予指标、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针对三大设施指标落实,向市级建议倡导设施共建共享政策,并给予城市更新增加的配套规模不计入全区总量等政策支持。

 (二)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尚需完善

 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后,按照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有关工作要求,我市正在不断构建完善“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实现“多规合一”,这是从国家到地方规划自然资源领域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但各部门原有管理方式同现行规划体系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问题,各部门有关管理制度、政策需同步更新调整,与新规划编制体系相匹配的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尚需完善。各部门在工作中需加强主动对标对表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及配套出台的有关新管理办法,加强部门间管理机制和政策的协同,推动从规划的“多规合一”向管理实施的多部门协同转化,形成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管理和政策合力。

 (三)减量任务重,工作难度大

 朝阳区承担着全市最重的城乡建设用地减量任务,到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需净减量约71平方公里,占中心城区减量任务约74%,占全市减量任务约38%。减量工作部署以来,我们坚持早部署早谋划、主动服务街乡、加强同“疏整促”等有关任务相统筹,坚决推动减量任务落实。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受减量地类认定标准的影响,部分拆除后实现绿化用地无法纳入有效减量,需进一步增加减量拆迁腾退面积。二是国有用地减量实施路径存在障碍。我区涉及国有用地减量规模约21平方公里,在减量验收过程中,国有用地减量地块在完成减量实施工作后需撤销农转用手续、变更证载用途或注销使用权证书后方能开展地类变更工作,实际工作中,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变更或注销协调难度很大,导致国有减量地块暂无法计入减量考核。三是集体土地减量资源后续不足,现阶段集体土地拆迁腾退面积已接近45平方公里,后续拆迁腾退工作在缺少资金和项目带动的情况下,大体量的拆迁腾退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四是城乡建设用地增量规模增加。随着近年来减量地块大规模的拆迁腾退,我区未来5年内将开展农民安置房、产业用地、资金平衡项目供地等工作,导致城乡建设用地增量规模增加。针对以上问题,拟向市级建议进一步细化减量考核标准,以减量实地情况作为依据,将已完成公园建设及国有用地绿化工作的地块全面积纳入减量考核范围,同时搭建国有用地统筹利用平台,在全市层面统筹国有用地减量资源,并完善相关政策及实施标准细则。

 (四)城市更新推动尚需更多经验探索和制度设计

 中央和北京市均提出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要求,今年市级层面开始大力推动城市更新有关工作,并建立了北京市城市更新工作有关机制,出台了有关政策。城市更新涉及部门多、综合性广、协同性强,虽然各区都开展过一定实践,但存在城市更新概念较为模糊,同其他工作间边界不够清晰;各部门对城市更新工作的思想认识有待统一,尚未达成工作共识;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等各方积极性有待提高,社会资本参与路径不清晰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内涵探索和研究,处理好减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强化政府政策引导,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发挥专业技术团队力量;不断完善城市更新涉及的各领域政策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规划编制和实施各项工作,健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落实分区规划,加快推进街区指引、街区控规试点编制和上报工作,深化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进一步夯实我区现状规模底数及建设需求规模,严格落实增减要求;加强同市级主管部门对接,争取市级在指标统筹、不计容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并基于全市统一管控要求,建立区级街区指引动态维护机制并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完成我区城市体检工作,重点研究减量目标落实、城市更新梳理等专项体检成果,探索建立区级城市体检长效机制。继续发挥城工委牵头抓总的作用,不断完善分区规划实施有关机制办法。落实耕地保护空间种植任务,通过全面运行“田长制”工作体系,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指导做好复耕复垦工作,确保年底实现1.55万亩耕地保有量实现全面种植利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规划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落实,全力推动规划自然资源领域政治生态和体制机制的优化提升。

 (二)对接“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我区“十四五”时期“双五”工程目标,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聚焦“三化”主攻方向,优化提升区域功能。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展质量,深化“文化三里屯”建设,推动老旧厂房转型,实施好“文化+”战略。抓好CBD、朝阳园、奥体等重点功能区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扎实推进“三国际一未来”、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温榆河公园朝阳段、广渠路生态公园、金盏森林公园二期等建设,落实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任务。

 (三)推动“疏整促”任务落实,实现减量提质。有序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一是坚持农村城市化方向,多措并举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任务。分级分类有序推进国有用地减量,优先对市属、区属单位进行现状资源统筹,结合企业发展,研究减量背景下的资源捆绑统筹平衡机制;统筹分解我区减量任务,进一步梳理减量空间剩余资源,通过在“十四五”期间申请“过渡期”政策支持,加快推动平衡资金地块上市、农民回迁房等项目实施,缓解资金及回迁压力,以保障可持续性及社会稳定性。二是深化推广王四营试点经验,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整体推进“一绿”、“二绿”地区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创新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机制,推进集体产业用地“腾笼换鸟”,促进集体建设用地提质增效。

 (四)创新基层治理,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紧扣民生“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深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优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和公共卫生管理能力。继续推动我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结合“劲松模式”、“井点”、丽都商圈、望京小街等更新改造案例,深化开展我区城市有机更新路径研究,加快推动《朝阳区城市更新行动组织方案(试行)》上报区委城工委会议审议。有序推进我区城市更新工作高水平开展。进一步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小微空间试点改造经验,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来,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管,构建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五)加强各类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保障。重点推进租赁型住房建设,加快集体土地租赁住房、人才公租房项目实施进度;积极推进安置房建设进度,为棚户区改造、轨道交通、环境整治等重点工程征收提供房源保障。开展老旧小区配套服务设施改造,充分运用市级近期出台的《关于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研究利用现状房屋和小区公共空间(如锅炉房、自行车棚等)补充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其他配套设施,及利用小区内空地、拆违腾退用地等建设地面或地下停车设施。稳步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动建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的协调管理机制;进一步做好气热管线的安全保护工作;提升垃圾末端分类处理能级,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优化垃圾处理技术;推进2021年涉及冬奥会沿线区域公服设施景观化整治工作。持续推进文化、教育、体育、卫健、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规划编制研究,统筹落实建筑规模指标保障;争取利用腾退空间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补齐设施短板,探索各类设施用地性质的兼容性;依托“村地区管”机制,在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基础上,统筹规划满足高端需求的区域性项目,提升农村地区发展品质。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