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会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办理“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构建绿色空间体系,推动大尺度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议案情况的报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办理“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构建绿色空间体系,推动大尺度生态环境

示范区建设”议案情况的报告  

——2018年10月25日在朝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杨建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文献代区长委托,代表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办理“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构建绿色空间体系、推动大尺度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议案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工作总体情况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以朝阳区“十三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为纲领,大力推进我区绿化建设工作,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形成工作合力

 区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根据代表提出具体问题,立足区情实际,立足区域发展,制定完善工作方案。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大尺度绿化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等工作,形成了具体工作意见,成立了由杨建海副区长任组长,区园林绿化局、区农委、区环保局、区水务局等10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议案办理工作组,进一步对办理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承办单位一把手负总责,专人负责跟踪办理的工作制度,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二)各方联动,系统协调推进

 在议案办理过程中,议案办理工作组明确工作重点,统筹全区各方面资源推进工作落实,定期召开议案办理协调会,及时向区人大有关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同时,区政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和协调办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督促议案办理工作进度,加强工作调度,形成了各方联动、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保证了议案办理工作的高质量落实。

(三)高效办理,狠抓工作落实

 议案办理工作组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落实,6月、9月分别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代表现场实地视察,调研大尺度绿化建设、提升生态环境工作中的亮点与问题。区政府也以专题汇报和座谈会的形式,汇报了议案办理进展情况,得到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代表们的支持肯定。大力构建“两环六楔、五河十园”的区域绿地空间结构,建设形成一绿城市公园环、二绿郊野公园环,同时加快温榆河公园、朝南万亩森林公园、黑庄户农业公园及交通绿色廊道建设,突出城市森林理念,促进绿色空间结构的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2018年工作情况

 按照市政府对于此次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的工作部署及安排,我区初步拟定“重点绿化项目带动、一二绿规划推进”的工作方案,任务部署坚持高站位统筹、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定位、项目落实坚持高标准实施,重点突出一道、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园建设,突出城市森林理念,立足长远,稳抓稳打,形成了区域绿化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2018年年度绿化任务15680亩,其中新增5735亩;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留白增绿”专项任务1521亩。

目前已实现全区绿化覆盖率由47.5%提升至47.91%,森林覆盖率由20.97%提升至21.94%,十三五末均能完成既定目标。围绕北京市“四个中心”新定位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新要求,我区编制了绿地系统规划并以此为引领,通过实施留白增绿和新一轮百万亩造林,4年内实现新增绿化面积4.8万亩,其中,2018年5735亩、2019年1万亩、2020年1.6万亩、2021年1.63万亩。

(一)以绿养肌,加快绿隔地区两环建设打造绿色项链

 打造一绿地区城市公园环。朝阳区一道绿隔地区总面积131平方公里,规划绿地78.48平方公里,规划绿地实施率达到73.5%,已建成大型公园绿地35处,总面积2687.11公顷。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将加速公园环建设,2018-2019年完成20余个城市公园主体建设,突出集中连片、互连互通,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打造城市副中心西部生态带,加快建设首个“公园城区”。打造二绿地区郊野公园环。二道绿隔地区总面积约158.5平方公里,规划绿色空间约91平方公里,规划绿地实施率达到58.5%,已建成公园绿地8处,总面积约219公顷。未来新建公园将坚持高标准实施建设、高质量绿色发展,2018—2019年计划建设10个郊野公园,进一步联通金盏、管庄、常营、黑庄户等地区绿化隔离带,全面提升“二绿”地区生态保护功能。

 此外,近五年完成平原造林建设21220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将对接区域规划腾退还绿、连接碎片化资源,不断增强绿隔地区规划绿地整体连通性,形成连续的大尺度城市森林型景观生态林,整体提升东部生态环境品质。

(二)以绿强脉,加快交通廊道绿化形成生态屏障

 积极推进五环路两侧绿化断带消减工作,拆迁腾退五环路两侧50—100米、局部150米范围内的乡村企业,新增绿地333亩,整体绿化面积达6000亩;完成京津、京哈高速路2300亩通道绿化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广渠路沿线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项目。全面提升全区交通绿带生态功能,加快形成景观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以绿活血,加快水系景观廊道绿化固化治污成果

 完成萧太后河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一期建设工作,起点广场和马家湾湿地公园两个节点形成亮丽景观;目前正加紧实施萧太后河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二期治理工程,完成绿化提升184万平方米,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蕴深”的城市水岸景观;稳步推进坝河、亮马河景观提升;加紧落实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工作,通惠河朝阳段沿线基本实现截污;率先启动温榆河公园一期起步区建设,组建高层级专家库,高起点规划定位、高效率拆迁腾退,为温榆河公园全面建设探索道路积累经验。

(四)以绿点睛,加快大中小微型公园建设促进公园绿地合理布局

 落实我区“十三五”期间“新建改造百个大中小微型公园”规划任务,精心打造一批具有首善标准、朝阳特色的精品公园。 “十三五”期间已建成小微公园48个,面积达60余公顷,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2.3%,已完成“十三五”任务指标。2018—2019年计划建设小微近50个,进一步推进宜绿则绿、见缝插绿,提升街区生态环境,增强群众获得感。

(五)以绿凝心,加快共建共享动员全民推进绿化建设

 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新风尚,近五年,全区共有226万人次以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近860万株,建成互联网+朝阳义务植树基地,创建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4处、花园式单位76个、花园式社区65个。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社区公园和庭院绿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共建共享工作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一年来,大尺度绿化建设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我区绿化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提升。但朝阳区城乡二元特征明显,区域面积大,工作推进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结构性绿地布局尚需完善

 朝阳区现状绿地总量相对较高,但区内的市域结构性绿地仍需完善布局,全区绿地的系统性不强。重点绿环、绿楔、绿廊等连通性不足、实施率不够,绿地的规模效应、整体效果未得到充分显现。北部地区绿地比例明显多于南部地区,且建设质量相对较高。

(二)部分结构性绿地建管水平有待提升

 绿化隔离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仍未全部完成,在减量发展的要求下,规划产业用地建设项目进展较为缓慢,规划绿地实现进程放缓,结构性绿地的整体质量效能与总规要求及朝阳定位存在一定差距,生态、游憩、景观等功能发挥不足,区域的整体风貌和环境宜居度有待提升。

(三)绿地管护方法路径有待创新

 绿化工作“重建设,轻管理”现象依然存在,全区绿化养护工作的统筹仍需加强,城乡绿化效果差距较大,城乡结合部存在绿地林地被侵占现象,城区内部分物业及老旧小区绿地基础较差,对智慧园林的创新实践还不足。目前,我区专业及街乡自管绿地养护面积已达到5.1万亩,生态林养护面积6万亩。按照相关政策,生态林养护标准仅4元/㎡,养护标准急需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区将持续抓好疏解整治留白增绿,重点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在生态廊道和重要生态节点集中布局,让森林进入城市,加快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

(一)对接区域规划,科学编制专项规划

 紧紧围绕总体规划目标要求和区域功能定位,系统分析绿地分布,摸清绿化家底,做好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工作和分区规划绿化部分编制,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促进绿地系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做好“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

(二)扩大生态容量,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加强区级统筹,坚持减量发展理念,集中力量做好疏解腾退,立足长远发展、坚持“留白”规划理念;推动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大力“增绿”。重点以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为载体,建立地块核实、规划设计、土地复垦三个环节的提速机制,进一步加快绿化建设进程。

(三)创新方式方法,构建绿地综合管理体制

自 2008年我区开始实施上划政策,截至目前完成上划面积5100亩,近五年专业养护面积增加6840亩。下一步五环路、京津京哈高速路、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广渠路沿线绿地将一并纳入专业管理。为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将创新思路和手段:一是切实落实绿化养护主体责任;二是加强全区生态林、公共绿地、街乡自管绿地的统筹管理;三是研究提高生态林养护经费标准等工作。进一步优化城乡绿地分级分类养护管理工作,加快培养技术人员队伍,大力发展智慧园林,用精细化的管护工作引领绿化建设优质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人大代表的支持帮助下,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构建绿色空间体系,推动大尺度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议案的落实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恳请区人大和各位人大代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区的大尺度绿化建设工作,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工作水平,为构建绿色空间体系、推动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