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会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办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议案情况的报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办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议案情况的报告

——2021年10月28日在朝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    崔小浩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文献区长委托,代表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办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议案情况的报告,请予以审议。

 经今年区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决定,1号、5号、8号、9号、12号、15号、17号等7件议案合并确定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议案,交由区政府办理。

 议案充分反映了我区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办好该议案是全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该议案办理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全程指导和参与,先后四次带队开展视察活动,组织相关部门赴外地学习调研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工作经验,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企业家及专家学者对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建议,诸多人大代表也为议案办理提出了大量宝贵意见。

 区政府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工作,成立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议案办理工作专班,由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区发展改革委主任为副组长,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政务服务局、区工商联等39个相关单位为专班成员单位,共同做好议案办理工作。以议案办理为重点,今年以来,我区切实推动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落地,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取得了一批新进展、新突破。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市场环境更加平等开放

 聚焦企业切实需求,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平等开放的发展环境。一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制定出台《北京市朝阳区进一步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朝阳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北京市朝阳区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回应机制》,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进一步优化我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机制。二是加大重点产业支持力度。深入贯彻“把朝阳区打造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文化创新引领区、国际交往中心区、绿色宜居标杆区”的十四五发展方向,聚焦我区重点产业领域,调整完善了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总部及商务服务业等重点产业政策,2021年投入产业引导资金近10亿元,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壮大。三是加快盘活低效闲置用地。积极开展区内存量工业用地、低效楼宇和老旧厂房摸底调查,加快推动宝马公司总部项目前期规划建设,引入极智嘉智能工厂等高端制造业项目,美克洞学馆项目已投入运营。全力推进太古里西区项目建设,吸引上海银行、企商在线等金融、科技类企业入驻,开展文化三里屯论坛暨国际周活动,实现大三里屯商圈品质提升和业态升级。持续开展雅宝路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及产业升级,疏解腾退工作基本完成,疏解面积45.26万平方米,腾退商户6800余家,以日坛国际、国雅大厦、天雅大厦等15座楼宇大厦为基础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四是精准精细开展金融服务。持续优化朝阳区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融资产品200余种,累计放款规模超170亿元。探索文旅服务与数字金融有机融合,支持文旅企业高效获得无抵押且无担保的普惠性融资,“朝阳区文旅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创造的数字增信文旅产融模式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主题日上获全国创新案例奖。进一步发挥“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基金”作用,累计发放贷款360余笔,金额超10亿元。鼓励知识产权贷款融资,出台《朝阳区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办法》、《朝阳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五是“两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稳步推动金盏“第四使馆区”建设服务保障工作,强化政策清单、企业清单、空间清单“三单”管理,政策清单中朝阳组团实施方案的62项政策已有阶段成果55项,政策落地率88.7%。开展60余场招商及政策解读会,正大宝库、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94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北京CBD招商服务中心全面启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举办首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支持朝阳区数字经济企业发展。六是做好疫情常态化形势下社会面防控工作。组建商务楼宇疫情防控工作组,开展商务楼宇疫情防控专项检查和重大活动、重点点位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导工作。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目前我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736万剂,接种人数超373万。

 (二)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降低办事成本,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实施“证照联办”新模式,申请营业执照和办理行政许可材料一次提交、并联审批,实现一天内同时领取。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注销流程,营业执照变更、注销最快仅需2小时即可办完。二是加快行政审批领域改革。大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制,截至目前,全区203个事项可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办理,压缩办事时限80%。推出“朝好办”“办好一件事”主题服务,393个主题事项可一站办理。三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制定《朝阳区数字政务建设行动方案》,实现电子证照共享,目前已实现身份证、电子社保卡、电子营业执照等65类174个电子证照应用,80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电子证照办理。四是大力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创新。设立全市首个区级大厅“合法合规信息查询”专窗,解决企业在上市、招标等过程中无违规材料开具难问题。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异地办理工作,实现与通州、顺义等四区26项政务服务“跨区通办”,与天津、长沙等地187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五是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今年以来,各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超1.9万条,实时在线更新全区1941项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推出“政策朝我看”服务,11项市级、19项区级产业政策、28项“两区”建设相关政策实现在区政务服务中心“一站通询”。六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组织全区48个部门和43个街乡开展“局科长走流程”活动,累积体验事项500余个·次,发现整改问题100余项。加强窗口人员业务培训,今年以来,全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累计开展培训200余次。七是坚持和完善“服务包”制度。制定出台《关于坚持和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工作方案》,将“服务包”企业扩围至约2400家,组织开展早餐会、下午茶等多种形式沟通对接活动,建立健全“服务包”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及时办理企业提出的问题诉求。

 (三)监管执法更加规范有序

 强化监管执法制度建设,创新监管方式,实现监管执法公平公正公开。一是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及行政执法公示“三项制度”,深入推进“朝阳区信用协同监管平台”“朝阳区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将执法检查结果、双随机检查结果通过区政府网站对外公开、共享。持续推进部门协同监管,组织开展区级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76批次,共计1438户次。二是探索开展监管创新。制定印发了《北京市朝阳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工作方案》,建立全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朝阳区市场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对于企业出现的轻微违法行为更多采取行政指导、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方式,有效实施了包容审慎监管。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信用分类监管,加强重点领域信用监管,实施清单管理。推进与“双随机”监管的协同应用,联合奖惩案例数据归集量达到5万条。加强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推动失信信息在银行开户、申请贷款、签订合同、评奖评优、招投标等领域应用。落实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主体自我纠错自我修复,缩短行政处罚公示期。四是深入推进基层依法行政工作。围绕行政执法信息公示、新《行政处罚法》等内容,按月对街乡开展“每月一讲”培训活动,提高基层法治工作和综合执法水平。

 (四)法治保障更加公平公正

 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一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编制完成《朝阳区“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区规划》、《朝阳区法治政府建设白皮书(2020)》,《朝阳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正在编制中。持续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成果,通过政府依法管理,推动企业守法经营。二是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制定《朝阳区2021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构建知识产权多元化保护格局。完善诉调对接平台建设,建立涉外知识产权审判“五项机制”,提升涉外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利用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纠纷调解。三是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建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杜绝不合理收费或扣费。组建“朝阳区涉外律师人才库”,培养涉外律师领军人才,为市场主体加快发展、走出国门、开拓市场保驾护航。四是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制定《2021年“无讼朝阳”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计划》,明确“1+2+4+3无讼朝阳”工作举措,不断完善“一统双网三支点”诉源治理机制。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完善诉非分流、调裁分流对接机制。

 (五)宜居宜业环境更加美好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供政务事项办理便利,推动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努力打造国际化人才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凤凰计划”,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三国际一未来”等重点项目建设,望京国际人才公寓项目已于7月正式奠基启动,北京嘉会国际医院项目、高士德国际学校项目正有序推进中,连续举办九届海外人才创业大会(OTEC),搭建起创新创业平台。二是为国际人才政务服务提供更大便利。深化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搭建起“区级—功能区级—街乡级—社区、商圈级”四级8个站点的服务体系,实现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两证联办”等120余项服务一站式办理。三是高质量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空气污染治理,上线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平台。深化“一微克”行动,PM2.5累计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推动河长制工作从治河向治水转变,亮马河燕莎桥至朝阳公园段实现通航。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7.5公顷,加快温榆河公园一期、金盏森林公园二期、东风迎宾公园等项目建设,完成朝阳绿道88公里的规划选线,朝阳公园实现免费开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区上下奋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简政放权持续深入推进、监管执法不断规范、政务服务加速优化提升、法治保障更加坚实有力,企业群众办事创业便利度明显改善,营商环境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已连续四年在北京市对各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取得第一名。但是,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距离人民群众期盼仍有一定差距,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此次议案办理过程中,通过企业调研和代表座谈,我们发现本区营商环境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在市场环境方面:一是市场准入仍存在隐性壁垒,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要素获取、权益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待遇。二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待进一步缓解,金融供给侧改革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低效闲置用地的盘活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处于空置状态,低效闲置用地的盘活方式有待创新。

 在政务服务方面:一是简政放权力度还需持续加大,一些领域仍然存在政府管得过多,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部门协同不足等问题。部分审批事项环节多、时间长的问题仍然突出,企业有时仍需要多次跑动。二是政策落地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部分政策配套细则出台不同步,申报流程较为复杂,企业存在不了解、看不懂的问题。政策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缺少主动推送和精准匹配,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也时有发生。三是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等问题仍然存在。数据标准和指标不尽一致,部门间缺乏统一的政务数据交换共享标准体系,共享程度较低,制约了“全程网办”进程的实现。

 在监管执法方面:一是面对新业态、新模式,在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如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还存在标准不一、判定模糊的问题。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不完善,各部门的认识程度还存在差异,事中事后监管还没有形成合力。二是监管执法部门仍以管治思维、框框思维为主,检查次数仍然较多,执法检查标准不统一,存在“一管就死、不管就乱”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三是信用监管工作机制不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需要与各行业领域“放管服”改革事项衔接,统筹协调难度大、标准复杂,需要进一步探索磨合。

 在法治保障方面:一是执行难问题依然存在,涉商事纠纷调解具有复杂程度高、取证难度大、专业性较强以及影响力较大的特点,专业化商事纠纷领域调解组织有待补充。二是企业破产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破产和市场主体退出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破产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还有待加强,案例办理的时效性、成效性仍有提升空间,法治保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还需要提高。

 在人文环境方面:一是政商关系存在“清而不亲”的现象,部分党政干部在与企业接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以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成为企业的新痛点。二是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需要实现由“管理者”到“服务者”的思想转变,强化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服务员理念,对企业项目落地后的日常服务保障和全生命周期服务力度仍需加大。三是宜居宜业环境方面,我区区域面积大、常住人口多、社会结构多元、群众诉求多样,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仍需加大,宜居宜业环境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好区人大常委会和各位代表的意见建议,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安排,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朝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增加企业和群众更多获得感为目标,继续将代表意见建议落实好,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公平便利的市场环境

 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完善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全力打造高效规范、竞争有序、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是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落实放宽数字经济领域市场准入的改革措施,在自贸区持续推进外商投资音像制品、独资开办演出经纪机构等文化领域开放政策落地。清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着力解决市场准入标准不一致、承诺制改革落地难、准入流程长手续繁等影响市场公平的问题。二是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清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清单之外不得限制企业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进一步落实“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节省企业增设分支机构的时间和成本。积极推进“一业一证”改革,探索行业综合许可制度。深化“朝好办”窗口办理主题事项服务,在更多领域、更多事项实现企业营业执照和行政许可一次申请、并联审批。三是持续提升资本要素保障水平。持续优化区级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功能,深化文旅、科技等场景融资子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中关村国际创投集聚区建设,持续加大对国际知名创投机构和科创基金引入力度。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充分发挥科创基金引导作用,着力支持处于初创期的高新技术实体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拟上市企业服务力度,不断丰富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继续开展“融金朝阳”大讲堂系列培训,为企业股改和上市提供实务知识指导。四是深化政府采购与招投标改革。完善统一规范、全流程电子化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建设,推进各类交易、主体、履约、信用、监管等数据信息共享,营造公开透明、高效便利、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持续深化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推动实现小额零星采购的网上直采,缩短资金支付周期、提高预付款支付比例。五是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国际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创新示范区,认真落实《朝阳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3年)》,建立知识产权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加快构建基础完备、体制健全、运行顺畅、链条完整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生态体系。

 (二)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环境

 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把法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保障,全力夯实我区营商环境根基。一是打造规范有序的监管执法环境。深入推进基层单位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街乡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加快推行跨部门联合检查制度,强化“互联网+”监管,实现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互联互通。大力推进信用监管,健全事前信用核查、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价,事后信用公示、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等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在CBD开展“北京信用管理服务创新先导区”试点建设。大力推动包容审慎监管,对社会危害性小、情节较轻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轻微违法行为,优先运用提醒、指导、教育、约谈等非强制性方式。二是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依托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综合性调解工作实体平台。加快推动市场主体退出改革,完善司法与行政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破产和市场主体退出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商事仲裁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支持建立国际商事法庭,助力国际商事案件审判的专业化水平提升,鼓励境外知名仲裁及争议解决机构在自贸区内设立业务机构,就国际商事、投资等领域民商事争议开展仲裁业务。加快构建全方位、多领域、多层级的府院联动机制,推动形成行政与司法顺畅沟通、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三)打造高效开放的投资贸易环境

 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开放包容、透明、可预期的投资贸易环境。一是持续深化外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审批改革,在“两区”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对已经制定强制性标准对行业、领域,探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审批改为备案制等方式。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规范性文件,为外国投资者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完善外商投资促进、项目跟踪服务和投诉工作机制,紧抓RCEP协定和CPTTP协定新一轮历史机遇,主动加强与外国使馆、国际组织和国际商协会的联系与合作,举办系列投资环境推介和经贸交流活动,强化朝阳区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主力军、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作用。二是进一步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和应用领域,加快完善符合国际通行规则且具有朝阳特色的跨境贸易标准、规范和准则。深入推进资本跨境流动便利,在自贸区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和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探索制定信息技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重点领域规则,在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探索开展跨境数据流动试点。

 (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面构建标准统一、智慧便利、共享开放、协同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更好方便企业群众干事创业。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在“委托受理”和“授权审批”双8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委托受理授权审批的比例。推进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服务场景建设,打造“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口受理、一网通办”的集成化服务。二是优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在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建设符合自贸区功能定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具有商务功能的自贸区政务服务分中心,为进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制定全区统一的事项清单、运行规则、制度规范,深入推进社区(村)服务站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实现“一门进驻、一窗受理”的政务服务。三是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北京市数字政务建设行动方案,加快完善区级“数字政府”技术支撑架构,促进政务服务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推进AI技术场景应用,开展电子印章推广应用行动,进一步实施区块链技术应用行动计划,提升政务服务网上办事能力。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试点建立24小时无人受理自助服务大厅。四是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出台“多规合一”实施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多规合一”协同平台作用,一次性告知企业建设条件、评估要求等,实现企业“最多跑一次”。深化竣工验收“多测合一”改革,压减企业测绘环节、时间和成本。大力推进低风险项目“验登合一”,制定操作流程细则,实现竣工联合验收和不动产登记“一口受理、一次验收、同步发证”。五是改善提升市政服务水平。推动简化工程建设项目水、电、气、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接入审批流程,降低接入成本。落实市政接入项目“非禁免批”改革,进一步细化公开禁止区域范围,针对5G基站接电项目在禁止区域外免除占掘路审批。

 (五)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

 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落实首都功能上不断形成朝阳亮点、凸显朝阳特色。一是着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落实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完善人大政协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健全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坚持和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工作机制,常态化分层分级开展区和街乡领导走访联系企业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引进企业落地后服务保障,主动指导帮助企业争取审批、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更快助推企业落地与项目达产,着力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二是加大惠企政策兑现力度。全面梳理整合相关领域改革政策,形成综合性强且通俗易懂的政策文件并广泛宣传。进一步分类梳理现有惠企政策并实行标签化管理,根据企业类型、发展阶段匹配对应政策,试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匹配、智能办理。对于已经实施的政策措施,注重收集社会舆情和企业群众反映情况,结合12345热线、各类网站的反馈信息及时予以完善。三是打造国际人才宜居的生活环境。全力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加快推进“三国际一未来”项目建设,在望京区域打造有多元文化、有创新事业、有宜居生活、有服务保障的特色区域。持续深化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CBD国际人才港建设,在自贸区内支持外籍人员使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办和参股内资企业。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境外人士来朝阳区服务管理机制,分区分级开展外籍人员及家属入境工作。四是加大城市环境建设力度。加快关键市政设施建设,全力推进CBD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深化中关村朝阳园北区建设和电子城地区改造提升,继续推进交通建设“三个一百”计划,进一步提升“北京朝阳站”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水平,做好地铁3号线、28号线等5条轨道交通及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建设。全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项目,推进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二期)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好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实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继续下降。

 

附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议案任务办理情况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