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会刊

区政府关于落实区十六届人大七次会对20年财政预算执行和21年财政预算草案审查意见及常委会39次会对20年财政决算、21年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21年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21年财政预算调整案审议意见的报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朝阳区十六届人大第七次会议对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审查意见及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对2020年财政决算、

2021年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2021年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审议意见的报告 

——2021年11月25日在朝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上

 朝阳区财政局局长  欧晓勋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21年,区政府认真落实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财政经济委员会对《关于朝阳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出的“谋好十四五开局,抓实财源建设”“加强资金统筹,保障重点支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依法理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效益”审查意见、朝阳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对《关于朝阳区2020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和《关于朝阳区2021年财政预算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提出的“强化财源培植,夯实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基础”“优化支出结构,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凝聚监督合力,提高审计整改的质量和效率”“抓实中期财政规划,有效管控财政风险”审议意见,以及《关于朝阳区2021年预算调整方案》的审议意见。受朝阳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推进财源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持续提升财源建设力度。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经济发展研判,加快经济大脑平台建设,将政府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汇聚融合分析,动态监测企业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企业服务,引导对企服务和企业贡献相匹配,不断稳固涵养税源。扎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应用,努力提高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加大优势项目引入。通过紧盯央企子公司引入、引导财源储备项目落地、做好落地企业纳税服务等措施,扎实推动我区财源建设排名稳居全市前列。截至10月底,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95.1亿元,同比增长9.6%。

 二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北京新版城市规划及朝阳区功能定位,根据朝阳区实际发展情况与民生需求,以我区开放型经济为依托,在疫情导致海外供给侧和需求侧萎缩压力下,统筹考虑当前疫情防控新形势,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拓展内需。以“两区”建设为契机,吸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企业落户我区,着力推动传统经济模式向新经济模式转化,积极打造朝阳特色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

 三是切实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用足用好金融、文化、商务经济等各类产业政策和高品质楼宇空间,不断提高政策和资金的指向性、精准性、有效性。在巩固当前优势产业基础上,调整完善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等重点产业政策,推动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企业诉求为工作出发点,进一步简化流程、精简时间、加强服务,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议案办理为契机,不断规范涉企收费行为,及时公开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积极开展涉企收费检查,严禁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设收费、重复收费、不合理收费,推动区域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充分发挥资金效益,不断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强化政策对支出预算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确保支出预算符合中央、市、区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支出预算优先用于兜牢“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大优化支出结构力度,增强基本民生及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密切关注中长期财政规划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区战略发展规划、相关行业和领域发展实际的衔接情况,对照北京市整体城市规划及朝阳区的功能定位,及时修订和调整支出绩效不高的支出政策,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二是强化“双重”项目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根据项目轻重缓急、预算评审以及绩效评价等情况,确定“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及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项目”“2021年重点产业政策资金”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排序前5的项目为“双重”项目,并通过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动态监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坚持“三保”与疫情防控及经济恢复并重的政策导向,将成本效益管理思路和绩效管理理念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积极压减一般性支出,削减非紧急、非必要以及低效无效支出,集中财力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确保不留硬缺口。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严禁超预算、无预算支出,严控预算执行中的追加和事项调整,提高预算执行严肃性。持续强化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坚持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格控制政府成本。2021年“三公”经费预算安排8950万元,较2020年预算减少103万元,降低1.1%。

 四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增强群众幸福感。落实好疫情防控常态化资金保障,动态跟踪疫情防控资金需求及支付情况,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管理。截至10月底,我区投入疫情防控资金5.4亿元,主要用于全区防疫设备及防疫物资购置、集中隔离点运转、基层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方面。稳步提高公共卫生事业水平,安排资金47.8亿元。推进健康朝阳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实现垂杨柳医院新址全面投入使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继续向薄弱地区倾斜,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化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安排资金186.4亿元。进一步提高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的运行管理水平,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新增养老机构床位不少于1000张。

 三、认真落实审计整改,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一是积极落实审计整改。针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预算到位率较低”问题,财政部门及时将基本建设资金、产业发展保障经费、环境建设项目等专项资金125.8亿元政府专项资金批复至各预算单位,同时在2022年预算编制时,将明确事项明确单位的政府专项全部下达到部门,切实提高预算资金到位率;针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预算绩效评价不够规范”问题,财政部门加强对预算单位的指导与培训,提高项目单位的绩效管理意识及重视程度;针对审计部门提出的“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未有效衔接”等问题,进一步强化部门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年底结转资金挂钩机制,对于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及执行率较差的部门,相应压缩下年度财政预算安排规模,从源头解决预算编制不科学问题。

 二是完善整改长效机制。针对人大、审计及财政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着重从政策制定、制度执行、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环节,加强问题整改落实,多种渠道创新审计成果应用,建立健全审计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扎实提升财政监管水平。

 三是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根据审计意见,结合我区财力情况及预算执行进度,动态调整各项财政支出政策,切实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结合部门主体责任,将审计意见分解落实至主责部门,深入分析审计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及时予以整改解决,做到应改尽改。

 四是深化部门预算审核。积极落实《朝阳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部门预算草案初步审查工作方案》,协助区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参与部门预算编制及审核,建立人大、审计、财政、第三方机构多方参与的部门预算审核机制,将代表意见、审计监督、问题整改、第三方指导融入部门预算编制中,切实提高部门预算科学化水平。

 四、抓实财政“十四五”规划,筑牢财政安全防线

 一是加强中期财政规划、年度预算与“十四五”规划的衔接,立足我区财政工作实际,密切关注中长期财政规划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市区战略发展规划、相关行业和领域发展实际的衔接情况,按照短期调控目标服从长期目标,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衔接配合的要求,将全区规划确定的财政指标分解纳入年度指标体系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工作,统筹财政资金优先投向“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

 二是逐步化解存量债务。落实中央、北京市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严格执行规范有效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完善风险评估、预警和信息披露机制,严控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按要求对政府债务限额、政府债务余额进行公开,促进政府债务管理的完善和规范。本年度,北京市下达我区政府专项债券资金63亿元,用于东坝乡、管庄乡及孙河乡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我区按照《预算法》《北京市朝阳区预算审查监督办法》要求,及时提请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做好债券资金使用跟踪,切实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截至2021年10月,我区政府债务余额617.17亿元,在北京市核定我区的债务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51.62亿元,专项债务565.55亿元。

 三是规范财政项目库建设。将所有预算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并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强化项目科学论证,重点论证项目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不断提高项目立项和预算安排的科学化水平。

 四是夯实部门财务管理基础。有序推进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围绕市、区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中心工作任务,综合考虑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现状,灵活利用线上调查等非现场检查方式,有序开展财税政策落实、资金监管、内控管理等方面监督检查,监督指导部门完成问题整改。充分运用财政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资金和重点环节有序开展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共享预算单位出现的动态监控疑点信息及市级转移支付资金典型疑点信息,强化部门财务管理,夯实基层单位预算管理基础,切实加强风险防范。

 五、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不断规范财政职能

 一是深入推进绩效管理。按照党的十九大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重点评估社会关注度较高、金额较大及“两重”项目,推动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结合,构建事前评估、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结果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闭环”体系,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二是健全透明、高效的预算绩效目标信息披露机制。完善信息公开渠道,主动在政府网站公开绩效管理情况,按照预算绩效管理公开的相关要求,统一公开形式、公开内容、公开重点,保持信息公开常态化。预算编制阶段,绩效目标随预算同步审核、同步批复、同步公开,实现绩效目标管理与预算管理全面融合。决算编制阶段,财政评价情况及部门自评情况分别随政府决算和部门决算向社会公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

 三是加强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并统筹用于经济社会亟需支持的领域。积极推进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并将分析结论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积极推动结果应用。2021年,我区开展85个项目的绩效考评,同比增长6.3%;涉及资金66.1亿元,同比增长53.1%。

 四是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根据中央关于“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收入收缴和支出行为的规范化。重点关注贯彻国家及市区战略部署、绩效目标、收益上缴、支出结构等情况,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