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会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中关村朝阳园发展情况的报告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中关村朝阳园发展情况的报告

——2022年6月30日在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舒毕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吴小杰代区长委托,代表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推动中关村朝阳园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中关村朝阳园发展情况

 中关村朝阳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六园”之一,是朝阳区科技创新主阵地、“两区”建设重点园区和北京数字经济核心区主承载区。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负责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朝阳区政策区产业发展工作,同时负责电子城功能区七个街乡产业促进工作;作为朝阳区产业促进领导小组下高新技术产业办公室牵头单位,负责研究、制订全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促进全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近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局,积极推动中关村朝阳发展建设,园区数字经济核心区主承载区作用更加凸显,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一)强化创新驱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园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园区现有工商注册企业近7万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434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5家、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406家。“十三五”期间,园区总收入从4603.6亿元增长到8391亿元 、区级收入从62.2亿元增长到101.9亿元,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从186.5亿元增长到465.6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14.7%、10.4%和22.7%。上市公司超过50家,培育集聚了极智嘉、Keep等27家独角兽企业和40多家未来独角兽企业。2021年1-11月,朝阳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8313.7亿元,同比增长18.4%;2021年实现区级收入123.55亿元,同比增长18.9%。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创新发展考核中,朝阳园创新绩效指标连续四年居各园区之首。获批成为国务院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是北京市唯一全球化创业方向入围园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到“十三五”末,朝阳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四大重点技术领域实现收入占园区总收入的73.7%,同比增长25.6%;企业科技投入强度达到5.5%;地均产出、劳均产出分别达到321.5亿元/平方公里、294.2万元/人,年均增长分别达16.2%和9.5%,企业人均税费居中关村各分园首位。

 (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初见成效

 推动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聚焦工业互联网、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特色细分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形成。

 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引进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落地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重点实验室、工联检测实验室,研发建成人工智能赋能平台、人工智能测试平台等开源服务平台。朝阳区入选首批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化示范基地,申报建设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全市唯一产业集群进入工信部决赛。培育引进东方国信、海尔卡奥斯等工信部“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全区工业互联网核心企业超140家,涵盖工业软件、工业智能装备、通用平台及云服务、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细分领域,年营收超过1600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62%。

 空间地理信息产业集群。中关村朝阳园入选国家首批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园区;培育了高德云图、超图软件等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高德云图位居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榜首,超图软件成为全球第三、亚洲第一的GIS软件厂商。引进中国星网创新院、应用院落地,推进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全区集聚了100多家空间地理信息产业企业,涵盖地理信息软件、遥感测绘、导航与位置服务等产业链上中下游所有环节。

 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集聚培育华大电子、新港海岸等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华大九天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EDA企业。IC设计产业园一期改造完成,搭建“四平台、十产品”服务平台,聚集30余家IC、PIC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以芯片设计为核心,设计服务、EDA工具、测试、下游应用协同共生的IC产业集聚。建设全市首个光子示范产业园和硅光快速封测线,搭建光子集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筹建光子产业联盟和光子产业大会,吸引光子产业集聚。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引进鲲鹏联合创新中心,支持建设奇虎人工智能研究院、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进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建设,落地建设申威协同创新实验室,推广以国产自主芯片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阿里达摩院完成并发布人工智能十万亿参数大模型M6,将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预训练模型。全区人工智能产业企业超300家,占全市总数的四分之一。

 信息与网络安全产业集群。支持360旗下奇虎科技、世界星辉等40余家企业先后落地,支持举办互联网安全大会。大数据安全协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国家发改委验收,构建以360安全大脑为核心的新一代安全能力体系。360、知道创宇等行业核心企业覆盖软硬件、检测、评估、服务等多环节,以电子城东区、望京地区等为中心形成聚集发展态势。

 重大项目落地步伐明显加快。阿里集团总部及文娱、阿里健康、高德总部,阿里达摩院、研究院和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中心等主体陆续落地,形成 “四总部两院一中心”的发展格局。推动鼎桥通信发展高端手机业务,加快推进美团新总部、58集团数字生活服务产业园建设。字节跳动数字广告业务、全国软件百强企业国泰新点软件北方总部落地,龙湖智慧总部成为新的经济增量;精进电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控制器生产组装基地项目落地,带动南部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三)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精准服务体系。与清华大学、北工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搭建“产学研”资源对接平台,与中科院共建前沿科技创新中心与成果转化基地。开展企业分层赋能行动,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实施独角兽企业加速计划和“创新100”加速工程,构建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联合创业黑马打造“元宇宙数字人加速器”,搭建面向元宇宙数字人产业的共创平台。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每年安排资金近亿元,加大对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创新链重点环节的支持力度。

 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朝阳区科技企业赋能站,为企业提供300余项全要素、全周期、矩阵式服务,支持服务中科知影、衔远科技等多家创新型企业落地。中关村朝阳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分站达12家。依托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中关村论坛、未来论坛、国际创投峰会等品牌活动,开展高端前沿学术交流、创新服务对接、重点项目成果路演等活动,打造前沿科技交流新名片。

 国际创投聚集区建设成效凸显。国际创投集聚区一期建设完成,引进25 家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建成高瓴、红杉、海尔卡奥斯、创业邦4家创新赋能中心,引入优品三悦等23个创投项目、梦想加等5个专业服务机构。区政府协同中关村管委会等7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创业投资集聚区的若干措施》,全面启动国际创投集聚区2.0建设,打造北京面向世界的国际创投窗口。

(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空间承载能力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推进。成立北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编制完成《中关村朝阳园北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阿里巴巴北京总部顺利封顶,“三国际一未来”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国际人才公寓开工建设,国际学校按“一会三函”方式加速推进,国际医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开展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未来论坛永久会址完成选址并开展规划前期工作。朝阳园北区高压线入地永久工程开工,完成广顺北大街二期、香江北路、东坝南二街、化工路等重点道路、大望京区域两主一干八支路网建设,朝阳园北区七条主次干道建设稳步推进。利星行广场等项目获LEED绿色建筑认证;大望京科技景观公园建成,大望京绿色空间达69.54公顷,大望京科技商务区获“北京市绿色生态园区”称号。

 (五)注重规划引领,园区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

 积极推动园区管委会机构改革,朝阳园将整合原由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承担的区域产业促进职能,功能区产业促进的边界范围和经济动能基础将持续扩大。编制发布《中关村朝阳园“十四五”发展规划》,构建“一核两极三区”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各功能片区发展定位。朝阳园东区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造试验区,聚集了奇虎360、ABB等一批龙头企业和国际电子城总部、IC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园区。朝阳园西区聚集了西门子、爱立信、施耐德等一批跨国公司总部,成为跨国公司及研发总部最密集的区域。朝阳园北区立足打造“未来产业园”,将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研发创新集聚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及产城融合、和谐宜居的国际人才社区。望京区域绿地中心、浦项中心、保利国际广场等一批高端商务楼宇投入使用,阿里、北控光伏等企业相继入驻,“互联网+”数字经济新兴业态集聚发展。健翔园分布着中科院14个科研院所和10个重点实验室,打造“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区”。垡头中心区焦奥中心等商务楼宇、北控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将打造智能制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区。

 二、园区发展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创新竞争格局,中关村朝阳园对北京市、朝阳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仍显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尚未形成在全市具有显示度、引领性的产业集群。朝阳园数字经济产业形态多元,覆盖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产业链各环节,以及医药健康、生态环保、先进制造等多个产业门类。市、区“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建设数字经济核心区的发展定位,朝阳园中关村高新企业数、收入税收规模等在全市均处于第二位,但细分产业产业链不完整、创新关键环节缺失问题突出,重点产业缺少占据科技创新制高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力量,企业集聚度不高,缺少围绕细分产业做企业集聚培育的专业园区,在全市高精尖产业规划布局中不占优势。

 二是产业空间资源精细化管理不够。园区现有产业空间利用大多基于运营主体的市场化运作,对市场化产业空间规划、产业定位引导、产业项目入驻精细化管理等作用发挥不够,部分空间资源低效使用,存在异地纳税企业;土地资源供给尚未建立从引进、建设到产出的全周期监管机制,未能形成部门联动、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的合力;如何降低土地成本、引进可持续产生经济效益的优质企业还需部门间联动研究。园区、楼宇大都提供基本物业出租服务,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搭建、专业化产业运营服务等投入和重视不够。

 三是围绕高精尖产业培育发展配置资源的机制尚未建立。科技产业的培育发展,需要土地、资金、基金、人才、监管环境等各方面资源的配套支持,需要建立围绕高精尖产业培育发展配置资源的机制。对企业提出的产业空间用地、人才落户、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诉求,还缺乏常态化的协调流程和机制,难以形成有力满足企业诉求的“政策包”、“服务包”。如以数字经济五大产业集群中的集成电路为代表,作为人才密集型产业,集成电路企业投入高、产业培育周期长,如不能解决高层次人才引进、毕业生落户等问题,将成为制约企业落地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产业资金支持项目评价过程中,对不同产业发展的盈利周期规律研究不够,对初创期潜力型创新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四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不够。《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高校院所以及科技领军企业为主体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布局基本形成。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是在原创引领性技术攻关、为解决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突破提供源头支撑的主要力量。朝阳园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不足,在北京市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缺乏能够实现全球领先水平、突破 “卡脖子”技术的科研力量。

 五是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人员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园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作为离产业创新最近的部门,管委会承担着经济管理、产业促进、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职能,园区开发建设、产业链发展、企业深度服务等功能需依托专业市场化主体实现。目前,国内先进园区普遍采用“管委会+平台公司”的运行机制,北京市“两区”重点园区建设方案也明确提出建立“管委会+平台公司”机制。目前,管委会与平台公司无实质管理关系,业务合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一定程度存在“两张皮”现象。园区干部队伍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与高精尖产业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对优秀专业人才吸引力不足。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考虑

 下一步,区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工作部署,紧抓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区”重点园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数字经济与国际化特色优势,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朝阳园建设发展,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提升专业化运营服务水平,加快北区开发建设步伐,争创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国际化数字经济科技产业园区。

 一是进一步明确朝阳园在全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定位,提升园区创新发展影响力。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为契机,对朝阳园发展基础、资源禀赋、产业链布局、优势短板等进行研究,明确园区在全市科技创新中的定位。抓住中关村示范区新一轮范围优化调整和朝阳园机构改革契机,优化朝阳园空间布局,将亚奥区域纳入全区科技创新布局;开展京藏高速科技创新产业带规划研究,打造朝阳区东北部连片发展的科技创新产业带。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以及Web3.0、量子信息、6G等前沿技术领域,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加快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标杆孵化器、加速器,吸引集聚高端领军创新人才、高层次创业人才、国际优秀创新项目,建设国际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落实《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创业投资集聚区的若干措施》,吸引国际知名创投机构及其投资企业落地;以东湖国际中心、望京六佰本改造提升为基础,以锐创国际、大望京等核心区域为重点,进一步拓展集聚区范围,构建国际科技创新廊道,推动集聚区由一栋楼宇向一片科创街区升级。依托朝阳园国际化大企业集聚优势,以西区、北区为核心,建设国际大企业创新基地,重点引进国际大型科技企业、国际企业研发创新中心、大企业创新链上的科技公司,构建国际大企业科技创新生态。

 二是加强园区产业重塑与提升,打造具有显示度、引领性的产业集群。围绕北京数字经济核心区主承载区和北京市高精尖产业规划、中关村“十四五”规划确定的朝阳园主导产业、培育产业的发展定位,加强园区产业定位的顶层设计和重塑迭代,挖掘细分领域潜力产业、底层技术创新企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数字安全、空间地理信息等重点细分领域,培育建设示范型产业集群。支持服务数字经济算力基础设施、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国际智能应用共创联盟建设,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行业领军企业。深化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合作,以电子城IT产业园及周边区域为主要集聚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支持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京津冀工业互联网论坛等品牌活动,传递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高地的“朝阳名片”。按照建设打造“一个光子设计示范园、一个光子集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一个光子产业基金、一个光子产品应用示范、一个光子特色产业园和一个全球光子创新大会”的总体规划,支持电子城IC/PIC创新中心集成电路与集成光路双集成设计产业示范园建设发展,打造全市集成电路设计和光子产业高地。支持“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网络安全大脑北京中心节点”等平台落地建设。深化与中国星网战略合作,引进卫星互联网上下游企业集聚,建设卫星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和产业集聚区。推动垡头中心区北斗产业园落地建设,建设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为空间地理信息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三是构建园区产业空间资源精细化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高精尖产业空间承载能力。出台园区产业项目空间精细化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以产业空间联席会议为载体的产业空间统筹机制,强化中关村朝阳园在新增产业项目准入、空间开发建设、运营利用、转让退出等“全过程、全周期”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利用好北京城市更新、中关村标杆示范园政策,调动龙头企业、空间运营主体积极性,围绕数字经济、前沿科技及其它优势产业领域,搭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培育专业化运营服务团队,支持专业园区、主题楼宇规划建设,形成对特色细分领域优势主体的集聚效应。强化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有效降低老旧厂房、农村集体产业用地使用成本,提升对优质产业项目的承载能力。编制、落实朝阳园北区街区控规及启动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在北区试点以产业为核心的供地方式,积极推动专项配套工程规划建设和启动区土地入市,为阿里巴巴、中国星网、美团等重点项目供地落地提供保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落实专班工作机制,确保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人才公寓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推动未来论坛永久会址项目规划条件完成和产权、使用权问题的解决,加快项目开工建设步伐,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与科技成果发布、展示交易的重要平台。加快锐创国际中心接收,完成空间功能规划与装修改造,打造集政务办公、场景示范、智慧城市技术试验功能于一体的科创场景开放中心。

 四是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园区发展的组织保障和资源倾斜力度。以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机构改革为契机,合理确定管委会的机构职能和处室设置,明晰朝阳园功能区产业服务边界;加大对管委会人员职数、编制岗位的保障力度,优化干部专业匹配和年龄结构,完善以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架构。按照产业创新规律完善对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方式,加大财政投入倾斜力度;优化园区创新组织方式,完善以产业为核心的资源、空间、政策、人才等统筹支持机制,更好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按照产业链逻辑提升企业创新服务的精准性。进一步优化朝科创、望京综开等区级国企对园区发展建设的支撑方式,构建“管委会+平台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调研企业需求,加强协调对接,积极争取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与“两区”创新试点政策在园区优先落地。

 以上是区政府关于推动中关村朝阳园发展相关情况的汇报。下一阶段,区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积极接受区人大的监督,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整合资源,构筑合力,努力把朝阳园建设成为活力迸发的创新高地,为北京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