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会刊

区人大城建环保委对区政府关于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情况的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朝阳区人民代表大会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对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情况的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2022年6月30日在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冷春华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协助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情况的报告,区人大城建环保委按照常委会2022年监督工作安排,积极夯实基础工作,成立议题督办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领导架构;制定议题监督方案,明确监督重点及安排;组织召开专委会暨专业代表小组会,就议题督办工作加强部署。

 为提升监督实效,城建环保委积极打出人大监督“组合拳”,采取了专题调研、小规模视察、云视察、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其中,4月中旬,城建环保委在主管主任的带领下,组织委员代表深入区园林绿化局召开调研工作座谈会,认真听取了区园林绿化局关于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情况的汇报,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6月上旬,城建环保委组织委员开展小规模视察,现场察看了四得公园建设情况,听取了公园管理单位相关工作情况的汇报。针对我区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还处于试点推进阶段的状况,城建环保委将监督工作的开展作为反映民意、助力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举措,通过人大代表工作室网上平台征求意见60条、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25份、对12345接诉即办热线反映绿化不到位相关诉求进行分析,广泛搜集了民情民意。针对朝阳区疫情防控形势,为增强监督深度广度,城建环保委创新监督方式,积极推进云视察,通过微信工作群、微信企业号等途径,为城建环保委委员、专业代表小组代表、其他关注议题办理情况的代表了解全龄友好型公园进展提供详实的视频文字资料,为委员和代表们建言献策、为委员高效审议议题办理情况提供重要支撑。6月9日,城建环保委组织召开专委会,初审了区政府关于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情况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通过组织开展议题督办工作,城建环保委认为,区政府积极推进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及满足群众“七有”“五性”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大力推动我区园林绿化从绿起来、美起来向活起来、优起来、循环起来转变的重要抓手。

 区政府在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过程中,坚持市区联动,积极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积极对照《北京市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导则》,深入结合我区实际,注重统筹利用现有公园绿地的资源环境,注重对现状公园游客使用需求进行分析,注重前期绩效评价工作,注重规范和加强项目的预算管理,我区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迈出积极步伐。2021年,我区完成了黄渠公园和四得公园2处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占全市任务完成量的20%(全市共完成10处)。2022年,我区将积极推进弘善休闲公园、修得颐养园、润青湖公园、青年汇绿地4处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逐步完善公园功能、提升建设品质、增进人民绿色福祉。

 二、存在的问题

 城建环保委认为,我区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当前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工作的规划性、系统性还不强,相关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保障措施有待健全,建设水平有待提升。具体体现在:

 (一)责任落实还不到位

 一是对全龄友好理念的认识还不深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十三五”时期,我区落实市委提出的“大尺度绿化看朝阳”的要求,以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为抓手,结合留白增绿工作,稳步推进各类绿色空间建设,推进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是提升公园品质、切实落实生态惠民理念的重要抓手。但是由于北京研究推进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经验较少,我区对全龄友好理念的内涵挖掘的还不够深刻,对如何在公园建设改造过程中体现全龄特色实施路径还不够明确,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统一。二是工作责任还不明晰。在推进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过程中,区园林绿化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承担的责任较重,区政府高位统筹机制还不健全,部门间工作合力有待加大,街乡积极性调动地还不够充分。三是工作力度有待加大。虽然与其他区横向比,我区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完成量占全市任务完成总量的20%,但是建设进度、规模与群众需求还存在差距,2021年仅完成2处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2022年计划推进4处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受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进度较为缓慢,目前仍处于项目招投标阶段,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大多数群众对绿色福祉的期盼。

 (二)规划设计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设计方案有待细化。全龄友好型公园以满足各年龄群体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在公园布局、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年龄人群对公园游憩的具体需要。但是目前,我区全龄友好型公园设计方案以北京市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导则和专家意见为重要依托,在征求公园周边各年龄人群的意见建议方面力度不够,对各年龄人群实际需求调研与分析还不够。同时,已建成的全龄友好型公园在突出全龄特色方面力度不够,示范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充分,还需要结合我区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设计方案,以进一步满足全龄人群需求。二是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全龄友好作为公园绿地改造提升的重点方向,我区对现有可以实现全龄友好化改造的公园绿地梳理还不够细致,科学论证力度还不足。我区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周边全龄友好型公园还比较匮乏,全龄人群游园的可达性有待增强。三是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与区域文化融入还不够深入。公园是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已建成的全龄友好型公园四得公园和黄渠公园的情况看,公园对朝阳区历史文化挖掘融入不足,文化主题不够突出,未能有效彰显区域特色,游园时的文化体验感有待增强。

 (三)全龄服务效能有待增强

 设施景观配置情况直接关系各年龄人群在公园游憩过程中的体验感、参与感,关系全龄友好型公园综合功能的实现。但我区在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改造过程中,一是活动设施有待优化。我区已建成的全龄友好型公园比较突出慢行系统打造,适合儿童需求的娱乐设施、适合青少年群体的健身休闲设施、适合老年人群体的康养设施还不健全,各年龄段活动设施功能分区有待细化,游园的趣味性、互动性有待增强。二是公园服务品质有待提升。从游园便捷性上看,进出园设计及公园内道路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儿童、老年人、特殊人群游园需求。夜间游园照明系统、停车场充电桩、安全与信息提示标识等设施也有待完善。从游园舒适性上看,公园内遮阴避雨设施还不完善,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饮用水、自动贩卖机等设施还不完善。从游园安全性上看,公园内应急医疗设施有待健全,应急避难场所有待完善。从智慧化服务水平看,智慧化服务设施还不健全,已建成的信息提示屏等设施功能较为单一。三是公园生态环境品质有待提升。从已建成的全龄友好型公园情况看,景观效果与生物多样性有待进一步凸显,植物配置的科学性有待增强,树种、草种、湿地的协调性及亲民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保障措施与管理举措还不完善

 一是资金保障力度有待加大。资金是保障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和持续运行的重要因素。我区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与运行还处于依赖市级投资阶段,但随着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及养护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仅仅依靠市级投资及财政资金,建设与养护工作的持续性难以得到保障,投资渠道与方式有待拓展,社会资本参与力度有待加大。二是部分公园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重绿轻水的现象。亲水性是各年龄段人群对全龄友好型公园的重要需求。但从2021年监测数据看,我区55.6%的湖泊断面达到了规划水质类别Ⅳ类标准,还有44.4%的湖泊断面水质还处于劣Ⅴ2、劣Ⅴ3状态,不利于公园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三是部分公园在游园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漏洞,尤其是在避免动物伤人事件发生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四是公园疫情防控工作有待加强。2022年以来,关于四得公园和黄渠公园的12345热线案件投诉共17件,其中,关于对公园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投诉为11件,占比为64.7%,投诉内容主要体现在疫情期间游人不戴口罩、部分体育场所违规开放、部分人员不遵守扫码进园规定等。

 (五)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号召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的初衷是满足全龄人群对生态产品的高品质需求,让各年龄段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但是,2021年在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过程中,全龄友好理念宣传植入不够深入,周边居民对全龄友好理念知晓度比较低,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建设完成后,由于还未到完全验收开放阶段,宣传工作尚未启动,公园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尚未发挥,公园文化品牌活动还未推行,群众爱园护园积极性未得到激发,公园共建共享机制还有待完善。

 三、意见建议

 为解决以上问题,推动我区在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过程中,以全龄友好理念为核心内涵,形成宜人的公共空间、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服务体系、健全的治理体系,保障我区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工作的成效与品质,城建环保委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更加注重提升生态惠民能力。建议我区在实现公园绿地量的突破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北京“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园林绿化从绿起来、美起来向活起来、优起来、循环起来转变”的要求,充分认识到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作为大尺度绿化高阶段发展目标,对满足群众对公园内涵、品质、功能、服务质量等方面新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改造提升现有老旧公园、小微公园过程中,深入挖掘并精准贯彻落实全龄友好理念,从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上不断完善工作思路,用心关注群众身边环境的改善,持续提供更为优质的生态产品,让群众在出门见绿的同时切实增强绿色获得感、幸福感。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建议区政府将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融入创建森林城市的工作大局统筹考虑,完善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区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明确相关部门的目标任务和落实措施,实现部门联动、同步高效。鼓励街乡将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纳入本地区城市更新工作中,激发街乡在推动建设方面的积极性,着力构建区级统筹、部门协作、街道主体、专业力量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三是增强工作计划性。确定我区中长期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改造目标,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明确工作时序,压茬推进改造任务。创新疫情期间工作方式,加快全区整体工作进度,保障全龄友好型公园公平供给。

 (二)强化规划引领,彰显区域特色

 一是融入现有规划体系。对照《朝阳区十四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朝阳区分区规划(2017年-2035年)》相关要求,将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落实到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过程中,与区域城市更新工作统筹推进。二是加强科学论证。对现有公园绿地尤其是群众身边的老旧公园和小微公园进行摸底调查,认真梳理,围绕全龄友好建设改造方向,对公园能否向全龄友好型转变进行科学论证,科学确定实施项目。三是合理规划位置。建议全龄友好型公园选址在居民区附近,或者在原有的小区公园内改建全龄友好型公园,方便老人、青年、儿童、特殊人群能“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就近享受公园福祉。四是科学编制设计方案。坚持把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紧密结合,充分调动社区、物业等单位的积极性,认真征求公园周边儿童及其监护人、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的意见建议,充分听取全龄人群呼声,让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地更有温度、质感和个性,让各年龄人群在游憩过程中均能找到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改造提升四得公园等已建成全龄友好型公园,进一步突出其全龄特色,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责任规划师等专业人才的力量,精雕细琢公园设计方案,从专业的角度切实将儿童优先、关爱老年理念融入公园更新、提质、增效过程中,从设计环节引导公园建设走上全龄友好型发展道路,形成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的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体系。五是注重增强文化底蕴。建议在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过程中有机融合朝阳区历史、文化、特色民俗、非遗等特点,以绿弘文、以文塑绿,将绿化建设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避免千园一面,着力打造传承地域文化、彰显城市风貌的特色公园,力图实现“一园一品一特色”,展现朝阳区城市魅力,打造朝阳生态文化新名片。

 (三)着眼全龄差异化需求,提升服务效能

 为满足老人、儿童、年轻人、上班族等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差异,给各年龄段的游客提供健康、安全、舒适、充满关爱的高品质公园环境及服务设施,提升全龄友好型公园服务效能,建议一是因需供给,优化提升公园功能。充分考虑各年龄段群众的使用需求,全方位考虑儿童趣味游览、科普教育、探索游戏等需求,考虑青年人员休闲健身需求,考虑老年人和失能人员生态体验及康养等需求,因地制宜地建设娱乐设施、科普展窗、橡胶步道、乒乓球场馆等健身休闲场地,推进高品质活动设施进公园,完善多元化的休闲游憩服务体系。同时,以一老和一小为主体导向加强老人和儿童互动空间营造,划分相互隔离又相互联系的动静态活动区,通过互动、娱乐空间的结合,串联老年人和年轻人,形成全龄友好型公园的代际融合氛围,实现交往互动的全龄融合。二是以人为本,提升公园服务品质。考虑到老年人、婴儿、残障人士等群体便捷游园需求,增强公园道路系统的安全性、舒适性、合理性,在加强公园绿道与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的连通融合上加强探索实践,注重道路防滑设计,增设无障碍设施,视情况完善盲文指引牌、盲文信息牌等无障碍引导标识系统,允许导盲犬陪同视障者进入景区,增设清晰易懂的标识系统,完善夜间照明设施,提供安全的步行环境。为照顾全龄人群尤其是一老一小的身体机能,完善饮用水(快餐)区域、自动贩卖机、公厕、休息座椅、遮阳遮雨等设施,合理设置突发疾病应急医疗设施及药品专柜,因地制宜设置应急避难场所。着眼于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针对已有智慧化设施,充分挖掘拓展功能,并在有条件的公园探索智慧路灯、互动投影、智能监控、充电坐凳、心率柱等智慧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增强游园体验。三是生态优先,注重提升景观品质。为增强全龄人群游园的生态体验感,丰富公园植物配置,科学选择绿化树种草种,着眼防过敏,慎重选用易致人体过敏的树种草种。着眼冬季景观营造,结合气候特征选用部分常青植物。结合公园实际情况划定观赏型草坪和游憩型草坪。因地制宜打造自然湿地,提高绿地系统调蓄净化、涵养水源的海绵能力,提供更加优质亲民的生态产品,增强居民绿色宜居感受。

 (四)完善保障措施,补齐管理短板

 全龄友好型公园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化,关键在于管理服务方式的转变。为确保公园稳定发挥效用,建议坚持建管并重,统筹推进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与管护。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在适当增加建园后二至三年养护管理预算的基础上,探索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模式,通过适当的合作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管理过程中,建立长期稳定的园林绿化投入机制,缓解政府资金压力,保障持续性资金需求。二是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健全公园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明确公园管理标准与责任,完善公园建设配套支持政策。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管理全过程,在管理养护过程中做到生态友好。着力推动朝阳区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服务中心的建设,充分用好园林绿化一体化智慧管理平台,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加强对公园管护单位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绿化养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加强公园安全管理,在避免动物伤人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园内的机动车和施工机械加强管理,优先使用电动车和机械,并划定安全行驶路线、限制行驶速度,确保游人安全。认真分析对比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前后游人量、游客满意度等相关数据,为后续建设改造管理其他园区提供宝贵经验。三是坚持蓝网、绿网规划融合。坚持以水为魂、以绿为基,做到治水与绿化紧密衔接,推动河湖治理、水系连通等工作与绿化景观提升充分结合,克服管理过程中“重绿轻水”的倾向,注重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新名片,充分满足全龄人群游园亲水需求。四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对公园内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推动“四方责任”落实。加大对不文明游园行为的执法力度,维护园区运行秩序。

 (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弘扬全龄友好理念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确保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切实能为全龄人群带来优质服务,切实发挥其作为普惠群众的生态产品的功能,建议一是加大全龄友好型公园宣传力度。结合建设需求及进展,明确宣传计划,拓展宣传渠道,宣传乐观包容和友善公益的价值理念,注重各年龄人群的心理健康建设,提高群众对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的知晓率,动员群众爱园护园,参与到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与管理全过程,在建设前期,动员群众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建议,为确保公园体现全龄特色建言献策;建设完成后,以“群众监督+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全龄友好型公园的管理,营造绿色、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全龄友好型公园的良好氛围。二是充分发挥公园作为教育科普基地的功能,引导各类学校将全龄友好型公园作为普及生物多样性等知识的学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引导学生与自然更好地互动,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时,建议全龄友好型公园与各大美术馆、博物馆资源互通、信息共享,通过举办各类线上主题文化展览等方式,丰富文化品牌活动,引导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丰富全龄人群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充分发挥公园作为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全龄友好型公园内显示屏、展板、广播等设施设备,围绕消防安全、垃圾分类、红色文化等主题,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体的信息接受特点,分类开展宣传教育,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设置“全龄”易接受的宣传教育平台,通过巧妙的设计将相关知识和警示融入公园规划理念中,使广大群众在游园的过程中,无形中提升思想认识及个人素质。

 以上意见建议,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