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朝阳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

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2022年以来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

——2024年11月21日在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张 瑞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区卫生健康委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22年以来工作情况,请予评议。

 一、2022年以来工作情况

 2022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区卫生健康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顺利完成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先后获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功代表朝阳区承接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等示范试点项目创建。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机制,推动依法行政水平持续提升

 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在区人大监督下履行法定职责,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1.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法治素养。强化法治思维。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干部学习重要内容,落实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制度,委主任办公会前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20余次。组织机关、基层单位等70余家单位多种方式学习《医疗监督执法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推进法治思想入脑入心。强化成果应用转化。及时修订《区卫生健康委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起草科室自查、法律顾问咨询、法监科审核、区市场局指导的“联动审查”模式,用法治保驾护航卫健领域良好营商环境。

 2.完善法治土壤,优化法治环境。夯实依法行政制度根基。制定《区卫生健康委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及委内《合同管理制度》等文件,修订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及备案制度。优化法治机制。巩固“1+1+1+N”应诉代理工作机制。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保障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顾问开展现场法律培训7次,执法案件审核21次,现场服务200余次、1000余小时,审核各类合同500余件,有效防范法律风险。深化法治“放管服”改革。推进诊所设置审批改革工作,实现诊所由登记注册到备案的平稳转换。今年以来,完成77家诊所的备案工作。持续优化办事指南和流程,进驻大厅一站式的政务服务事项从89项增加至108项(进一步简化申请材料,增加申请告知承诺制),实现审批事项动态增长和高效管理。

 3.推进法治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确保“两会”等重大活动、节假日公共卫生安全,制定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选派骨干派驻保障。依法开展卫生监督专项检查等执法工作。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底,在医疗卫生等9个专业共监督检查13万户次,行政处罚案件7千余件,罚没金额1400万元。行政执法效能持续增强。借助预付卡监督检查梳理医疗机构风险隐患。创新开展医美行业价格公示、病历书写、收费清单“三项一致性”监管机制,持续推进“朝诊通”系统对小型医疗机构数字化监督,探索开展信用评价。执法工作思路持续转变。由“双随机、全覆盖”监督思路转为“无事不扰、无处不在”“一码查”工作方式。以病历检查为基点,开展“穿透式”差异化监督执法,坚持柔性执法,推行首违不罚,2024年不予以行政处罚13件,让执法有重点、有力度、有温度。“接诉即办”办理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2024年1-9月分别收到诉求4.5万件次、2.9万次,同比下降38.09%、14.67%。通过专职人员下沉、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办件能力,医疗秩序类等诉求明显下降,依法行政质效持续提升。连续两年获得市“接诉即办”先进单位称号。

 4.弘扬法治之风,“八五”普法浸润人心。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以《宪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为主题,依托“两微一抖”新媒体以案释法,同中央13台等媒体合作,推动线上平台建设。开展“普法”进街道、社区、机构、校园“四进”活动,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二)对标重点任务,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我委对标区委区政府重点任务,强党建、优医疗、促健康,推进健康朝阳建设迈上新征程。落实政府绩效任务34项,其中,市、区重点任务24项,重要民生实事10项,聚焦“七有”“五性”,推进卫生健康各项事业走深走实。

 1.坚持做好卫健服务保障。圆满完成重大活动服务保障。高质量完成重要节假日及大型活动保障任务215项。在冬奥、冬残奥会服务保障期间,我委以“五化三度”为指引,指导制定“一馆一店一策”工作指引等各级医疗保障方案200余个,统筹系统56家单位1821人参与94个点位医疗防疫保障,做到了冬奥医疗防疫保障“五个不发生”,实现冬奥保障“零破环”“零感染”“零事故”。获中央、国务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奋力书写战“疫”满意答卷。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主力军”“排头兵”和“专业队”作用,建立扁平一体化指挥管理体系,完善“三公(工)+X”流调机制。制定更新《区应对大规模疫情方案》等几十个方案,组织辖区5万余名医护人员参与防疫工作。“以干代训”建立1600余人两级流调队伍,及时有效处置“4.22”等十余起大规模疫情。朝阳区率先制定区域封控及解封方案,被市级部门采纳,为全市风险区域管理工作贡献朝阳经验。建立完善三级救治体系,实现4小时快速转换,紧急扩容院前急救和各类医疗机构诊疗资源最大增长9倍。

 2.牢固构建公共卫生防护屏障。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实施《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完善三级常态化演练机制,累计开展应急演练358次、15000余人次。选拔43名“卫健专干”派驻街乡开展公共卫生工作。首创全市“上车即入院”模式。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保持在10分钟以内,同比缩短约50%,全市排名前列;2024年市卫生应急技术练兵比赛中获2个团体一等奖,连续2年蝉联第一名。完善疾控能力建设。持续抓好“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建立平战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开展全链条多维度疫情监测预警评估和疫情处置。推进疾控体系改革,试点疾控监督员进驻医疗机构。完善三级慢病防控网络。推进各类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应开尽开,平稳度过“乙类乙管”后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高峰。深化爱国卫生工作。加强病媒防治和“周末大扫除”“爱国卫生月”等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蓝色港湾国际商区控烟示范街区试点建设通过市级验收。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先进集体称号。提升妇幼精防服务能力。开展婚登婚检一站式服务,提升出生缺陷防治全周期、全链条、全流程服务能力,推进母婴安全救治网络建设,2023年—2024年9月底常住孕产妇零死亡。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贯彻落实免费服药等救治救助政策。巩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成效,构建医院、学校等多方参与的心理科普基地宣传网络。

 3.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积极引进国家、市级优质医疗资源落户朝阳,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来广营院区)在朝阳落地,朝阳医院常营院区、北京按摩医院朝阳院区顺利开诊,北京中医医院朝阳院区项目已完成树木伐移等工作,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完成主体结构验收,弥补了辖区东部、东南部三级医疗资源不足。大力推进区属医院工程项目建设,区妇幼保健院北院区已开诊,区中医医院新楼预计年底开诊,双桥医院改扩建工程已立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十四五”卫健事业发展规划各项指标有序完成。持续用好“三医联动”工作机制,牵头定期召开“三医联动”工作会、联席会,制定《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等文件,定期开展深化医改监测评价。建设“4+3+1+N”医疗服务体系,建成4个三级医院(包括委属、市属医院)牵头的社区卫生中心全覆盖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立五大资源共享指导中心,推进医学影像、检验,心电图等集团内跨院区、跨机构互认。2024年上半年,提供心电服务1746例、影像服务9574例。畅通转会诊渠道,片区内形成会诊、转诊、收治的小循环。2024年1—9月,4家医疗集团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6669人次,下转患者11.45万人次,同比增长44.56%;上转患者4.50万人次,同比增长2.26%,分级诊疗秩序进一步完善。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制定区级《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方案》,优化就诊流程,深化分时段精准预约挂号,提供适老化就医环境,大厅提供专人导医服务,减少老人就医“数字化鸿沟”。5家医疗机构入选“市医务社工多元培育服务项目”。提升国际化医疗服务水平。制定区级国际医疗服务发展改革创新工作方案。打通外国人来华就医堵点,79家重点医疗机构已实现外卡POS机直接支付。推进外国医师在华短期执业许可事项纳入平台统一管理。中医药服务品牌持续擦亮。制定《关于促进朝阳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代表北京市唯一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获2亿元资金支持。推进“市传统中医药技能转化实践基地”等项目。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馆全覆盖,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服务。“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经济带”中医药活动之中阿文化交融生彩专辑获外交部点赞及国际媒体报道。

 4.持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服务网底持续筑牢。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点建设,截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53家,社区站188个,基本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分钟服务圈”要求。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11家中心挂牌社区医院,占全市的31%;36家中心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机构。拥有CT的中心从3家增加到15家。建成糖尿病等12大类47个专病特色科室,覆盖全市专病特色科室所有病种。形成“3+3+N”暖心服务模式。辖区所有实体中心均能提供儿童诊疗、延时服务及周末开诊。380余名三级医院专家下沉社区中心出诊,提供家庭病床、巡诊、送药上门等便民服务,开展高血压等慢病三个月长处方服务。家医签约内涵持续丰富。在全市率先开展全流程家医网上签约服务。落实改进家医签约服务20条措施,提供线上健康咨询,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93.09%。

 5.织牢织密“一老一小”健康保障网。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联合11部门印发《区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巩固并完善“三握手”机制,为养老院老人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检查等医疗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率逐年提升,2023年达67%。成功转型建设双桥医院等三家老年护理中心、孙河中心建成市级安宁疗护中心,加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普惠托育。建成全市首个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八里庄儿童成长中心。积极构建托育服务“五位一体”模式,制定区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增加幼儿托位,截至目前托位总数达11185个,其中普惠幼儿托位4172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深化“家校社医”协同。卫健、教委、妇联、属地强化协同,每年举办“朝阳儿童心理健康论坛”、心理科普宣传“进校园”等活动,完成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1.17万人,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联合区教委为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派任防疫副校长及副园长提供传染病防控和健康指导。

 6.不断夯实卫健发展支撑基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柔性引进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为区属医院引进重点学科、专业团队69人次,引领妇产科等20余个学科发展。执行新时期北京市“十百千”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由社区卫生首席专家、健康管理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的社区卫生优秀人才梯队。

 7.“智慧医疗”建设不断推进。制定“1+2+4+N智慧卫健”建设方案和行动计划。建设统一的区卫健数据资产管理和数据治理平台。实施“健康云”工程,发布区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支撑区属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共享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数据推送。完善“健康朝阳”区域互联网诊疗平台,48家机构1677名医生注册,开通居民健康画像、电子票据服务等功能。强化智慧中医医院建设。探索关于颈动脉超声等需求的AI场景应用。

 (三)压实责任,坚决贯彻执行区人大决议

 1.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2023年10月,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对《区人民政府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进行审议,提出完善领导指挥体系等五点审议意见。主管区长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以“新三年行动计划”等为抓手,通过“五强化”,狠抓审议意见落实。截至目前,各项工作完成度95%。

 2. 积极探索具有朝阳特色的中医药发展之路。6月份,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推动中医药发展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我委深入研究分析,确定以五方面措施为抓手,发挥区域中医禀赋优势,建设中医特色技法方药筛选评价推广平台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薪火传承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市、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站(室)277个,带徒400余名。举办驻华使节健康日等活动,不断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大中医康复、中医护理培训力度,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广度与深度。

 (四)区人大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2022年以来,我委不涉及“执法检查”内容,特此零报告。

 (五)注重实效,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

 2022年以来,我委无议案办理工作,承办区人大代表建议共54件,其中主办47件,会办7件。建议内容主要涉及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工作。我委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严格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责任科室具体办”的工作机制,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保质量”,建议办理结果满意同意率100%。如代表提出的“建设小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议,我委围绕基层卫生服务的短板和弱项,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点建设,小关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中心两址现已开诊。

 (六)集思广益,提高立法征询意见科学性

 2021年,区卫健委被区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意见征询对口单位(简称征询对口单位),负责协助做好立法征求意见和立法调研等工作。2023年,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正草案)》,结合我区工作经验,提出5条修改建议;2024年,在区人大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草案)》组织对口单位两轮征求意见中,我委结合卫健工作实际,总结反馈意见建议2条,为后续法律出台贡献卫健智慧。

 (七)精准施策,推动问题整改见行见效

 我委接受2023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情况的审计,发现部分项目预算编制不科学、资金长期闲置未发挥效益、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7项问题,涉及问题均已完成整改。为确保整改实效,我委将整改和建章立制相结合,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委内《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试行)》,强化预算编制项目论证和预算编制精准;修订完善《区卫健委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梳理、盘活、上缴闲置资金,强化资金使用与绩效管理;更新《内控手册》和《区卫健委遴选采购管理制度》,强化机关本级议事决策机制措施。

 (八)优化体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区卫生健康委以维护行业安全稳定为目标,以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持续完善“1个枢纽+4支队伍+8片管理+N个环节”的行业监管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出台并印发相关文件近400份,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联合区消防救援支队等单位,开展各类主题安全培训,全面覆盖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展应急演练1600余次。建立完善领导包片督导、部门联合督导、分级分类管理等机制,完成近2000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全覆盖检查,查出各类隐患问题6000余项,已完成整改率98%,其余隐患正在整改中。推进医疗机构房屋建筑等4类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建立“一院一策”工作档案,销账205处。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区卫生健康委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效率,卫生健康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背景下,公共服务尤其是医疗服务依然是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非常迫切。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待继续深化。“三医联动”一定程度上存在联而不动、动而不联,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保障政策仍需完善。卫生领域近年改革任务较重,示范试点项目大多是国内首批,没有既定的经验和标准可供借鉴,需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二是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待均衡。我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大,结构不合理,经过近两年的补充,虽有所改善,但工作推进力度有待增强,部分项目建设相对缓慢,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力度,增强上下和横向协调,强化“绿色通道机制”,提升项目建设成效。

 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空间不足、床位偏少,功能不够健全,精神科、康复等专科资源不足,家医签约群众体验感还不够,基层诊服务能力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存在任务繁重、待遇偏低,人才留不住,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

 四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待健全。全区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常态化防控战略落实需探索新途径;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及资源整合程度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区卫生健康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七有”“五性”,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系统连续、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为“五宜”朝阳建设贡献卫健力量。

(一)完善体系,深化区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速推动市区各项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进度,提升区域医疗机构布局“硬实力”。充分依托“4+3+1+N”医疗体系,发挥国家、市级优质医疗资源带动作用,深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专科医联体建设,推进区属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统筹,促进基本公卫服务均等化。加强协调统筹力度,扎实推进新一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落实“6+1”院前急救体系建设,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保持全市前列。推动疾控体系改革落实落地。探索建设新形势下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数字平台。加强慢病健康管理,强化对常见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和健康管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三)聚焦关键,提升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抓好安宁疗护“分区包片”机制落实。增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消除风险隐患。推进母婴友好医院创建和现代化产房建设。研究婴幼儿照护服务扶持政策,加强综合监管,探索建立“首儿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育机构”的医育结合模式。

 (四)提升能力,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社区中心康复、护理接续服务能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社区医院。稳步扩大家医签约范围,做实精准特色服务。丰富慢病用药和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探索中西医结合家医签约服务模式。

 (五)守正创新,增强中医药传承创新特色。巩固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区成效,持续深化22个区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建设10家中西医结合旗舰社区。突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开展15个中医药文化街区建设,打造中医药服务“朝阳品牌”。

 (六)强化支撑,夯实事业高质量发展根基。探索与京津冀医学高等院校联合创新型人才培养,聚焦外引内培,实施分层分类“培优配强”计划。多措并举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畅通人才晋升渠道。推进“城市智慧大脑”医疗应用场景建设方案落地,提升惠民惠政水平。培育数字医疗产业新集群。统筹推进卫健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探加大民生问题积案难案、重点领域问题化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