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朝阳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情况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2023年8月24日,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保障农村地区供水安全情况的报告》。会议充分肯定了区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安排,对提升农村地区供水安全现状,提出了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体系,扩大市政供水覆盖面,提高自备井供水质量的四方面意见。区政府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要求,层层落实责任,牢牢守住农村供水安全底线,现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对农村地区供水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高位统筹,形成农村供水安全工作合力。区政府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加强区级高位统筹,及时研究制定《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保障农村地区供水安全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落实方案》,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落实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分级抓好责任落实。对落实情况及时调度,对能立即落实的迅速落实,对中长期落实的分阶段推进。同时,对落实情况及时跟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农村供水安全工作扎实推进。

 二是规划先行,统筹研究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置换方案。立足朝阳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目标,对照“七有”要求“五性”需求,把自备井置换作为大事和民生实事,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行政村纳入城乡公共供水覆盖范围”的重要民生实事安排,结合我区分区规划及乡村控规,系统梳理涉及农村供水问题。建立了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井情况台账,联合属地、市自来水集团,逐一梳理任务点位周边管线、资金等情况,拟定了《朝阳区农村居民生活井置换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求、责任、目标、任务,根据任务台账跟踪抓好落实。

 三是完善机制,形成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工作模式。完善区水务局、属地和市自来水集团“三方”共同作战机制,在实施自备井置换前,超前谋划,统筹研究,精心组织,加强与市自来水集团、属地街乡、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问题,现场踏勘,梳理年度自备井置换任务点位,明确时限,将自备井置换工作列入“河长制”考核事项,形成了全区统筹联动的工作格局。在自备井置换过程中,强化全过程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采取定期调度会、现场会、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实时沟通,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二、完善工作体系,系统推进农村地区供水安全工作

 一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按照“一本计划、一本预算”的原则,将全口径、全周期涉及财政性资金项目报区发展改革委审核。为保障用水安全及保护地下水,我区2024年共安排农村地区园林绿化和村、社区自备井置换项目11个,总投资15335.0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500.34万元,市资金536.45万元,区资金8298.25万元。

 二是推进供水管理一体化体系。加强区级调度,充分运用区级工作专班运行机制,统筹解决多头管水、政出多门、职责分散等问题。由自备井置换区级工作专班牵头,利用朝阳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结合接诉即办等大数据分析系统,推动解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问题,为系加强农村供水工作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区级专班工作运行良好,各级各部门职责分工、责任落实明晰,部门协调交流和数据共享为调度供水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明确村庄规划实施路径。针对农村供水涉及村域整体治理的问题,加强与分区规划及乡村控规相结合,对之前使用自备井供水的村庄是否涉及拆迁腾退、何时拆迁腾退尚没有时间表的问题,由区水务局牵头,联合区规自分局、区农业农村局系统研究行政村拆迁计划,形成管理台账,在确保供水安全前提下,按照城市化进程时序逐一研究置换方案和资金来源,为统筹农村地区水源置换提供了有效依据。

 三、扩大市政供水覆盖面,逐步替代农村地区使用地下水源

 一是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区政府和相关乡街将老百姓喝上更加安全、放心、优质的市政自来水,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中之重,创新开展村庄水源置换工作,对非保留村,研究大总表代收代缴的“皮村经验”,在实施过程中结合村域形态提出村落环状供水的技术路线。2023年,皮村、东窑村2个行政村通过总表接入方式接入市政自来水,受益人口3.1万人。2024年,6个村正在实施水源置换工程,22个村已研究方案、估算资金,拟申请预算实施。

 二是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区政府加强统筹,区工作专班积极推进,采取多种途径与市自来水集团沟通协调,组织属地街乡、区相关部门开会研究,现场踏勘,梳理自备井置换点位,明确工作要求、责任,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街乡,制定工作方案,层层跟进落实。2023年,共完成34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我区街道范围内居民住宅小区实现市政自来水全覆盖。2024年,重点推进三间房西里、富东嘉园、富北嘉园等小区自备井置换,共完成18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受益人口2.57万人,置换数量和受益人口均居全市第一。

 三是协调联动,形成合力。通过定期调度会,研究解决推进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市自来水集团大力支持下,通过“三建”“四建”“朝阳完善”等项目带动,协调推进规划供水管线建设,协调市自来水集团,完成东五环DN1000(七棵树桥-白家楼桥)干线等19.3公里随路供水管线铺设,朝阳区域内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不断完善,使“南水”惠及了更多市民。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供水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供水保障率,持续改善了居民用水的品质。

 四、提高自备井供水质量,确保农村地区群众喝上放心水

 一是积极推动卫生许可证办理。加强与卫健委、房管等部门沟通,建立协调联络机制,建立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单位、水井基数动态台账,随时掌握底数变化。2024年1-6月,由区卫健委牵头,监督检查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2219户次,对农村地区无证自备井责任单位处以行政处罚39起,罚款1.7万元。通过严肃监督执法,督促无证单位落实办证和整改,为水质检测项目符合办证要求、满足发证条件的供水单位开启“绿色通道”,推进发证工作顺利进行。截止2024年6月,本年度已督促9家农村地区自备井供水单位取得卫生许可证。

 二是下大力气解决乡村供水管网脆弱的问题。针对乡村供水管网多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或本世纪初,经过二十多年的使用,管网普遍老化,有时出现水量不足、管网破裂、水质浑浊等问题,由属地督促各产权主体加强管网运行维护,加强巡查检查,及时维修风险隐患,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对不符合运维条件的管网,由属地政府争取维护、更新供水管网相关资金,加快了乡村供水管网更换步伐。

 三是加强自备井维护监管。由属地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管理责任单位进行指导和服务,帮助供水单位完善卫生管理制度、供水应急预案,制作了供水工艺流程图。对已掌握的农村供水责任单位加强卫生监督检查,结合本年度国家监督抽检及汛期饮用水检查专项工作,对农村地区自建供水设施开展监督抽检。不断压实农村供水责任,加强自备井资料档案管理,较好地提升了管理水平。

 目前,农村供水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按照“五宜”朝阳建设标准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区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持续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规划谋划,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将无拆迁计划的村庄纳入公共供水覆盖范围,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

 二是专业运维,推行农村供水区域统管,以“水质水量达标、管理服务到户”为目标,按照“政府监管、企业运营、专业管理、社会服务”的思路,推进区域统一管理、统一监测、统一运维、统一服务,实现农村供水专业化管理全覆盖。

 三是严守底线,深入推动农村供水水质提升。指导督促村级地下饮用水“划立治”(即水源区划定、标志牌设立、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建立健全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过程水质保障体系。

 总之,通过继续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力推进我区农村供水安全工作,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