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朝阳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
关于朝阳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朝阳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
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3年8月29日在朝阳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陈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吴桂英区长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朝阳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第15次区委常委会、第19次区长办公会对三资管理工作的决议要求,过去一年来,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调度,深入研究,指挥协调;区人大第13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三资管理工作汇报,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区人大主管领导多次率队深入乡村调研,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农村各级干部统一思想,扎实推进,狠抓落实,形成区乡统筹、乡村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
一、工作进展
按照实现“三方监管”,完善“五项制度”,搭建“一个平台”的思路,狠抓三资监管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信息化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狠抓组织体系建设,形成社员监督、中介服务、政府监管的组织体系。强化社员监督,15个乡完善了乡联社团体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选举社员代表427人。115个村完善了村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选举社员代表3587人。强化政府监管,19个乡全部组建了乡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健全机构,建章立制,规范履职,有序运行。强化中介服务,15个乡、136个村实行了村级财务委托代理记账。社员、政府、中介“三方监管”的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为加强三资监管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二)狠抓制度体系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三资监管制度体系。按照“过程全监管,范围全覆盖”的工作思路,围绕落实“1+7”政策,区三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12个实施方案。在资金管理方面,重点完善了村级预算管理、规范会计凭证管理、加强大额资金管理、规范财务会计科目、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方案;在资源及合同管理方面,重点完善了建立联预审机制、规范合同管理、开展合同调整工作和联预审执行情况检查等专项方案,形成政策集成、较为完善的三资监管制度体系。
(三)狠抓资金规范管理,努力构建事前调控、事中监控、事后审计的资金监管体系。严把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是加强集体三资管理的首要任务,通过实施预算管理、强化大额资金管理和审计监督,把好资金使用审批关口。一是实施村级预算管理。全区17个乡、144个村集体实施预算管理。通过村级编制、乡级审批、社员监督,防控随意花钱。二是强化大额资金监管。各乡根据实际制定大额资金标准,对大额资金使用审批材料,实施在线留痕的证据式管理。对大额借款、大额资产购建、大额对外投资等重要风险点,规范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黑庄户等乡针对重大项目资金使用和重大工程建设,完善事前会商决策机制,聘请第三方评审工程建设支出,节约集体资金。三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聘请专业机构对全区154个村、306名村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5家会计师事务所完成现场审计,正在梳理审计发现的问题,形成初步审计意见。
(四)狠抓资源监督管理,努力构建事前预审、事中排查、事后规范的资源监管体系。加强资源和合同监管是三资管理的重点工作,通过规范新签合同和调整老合同,切实加强合同监管。一是对新签合同严把程序关和内容关。全区规范了乡、村两级合同签订程序,统一合同文本,明确规范合同的8条规定。健全联预审工作机制,明确了合同联预审“五步”程序。各乡建立联预审机构,按照产业、人口、土地、空间、生态建设“五规合一”的要求,对新签合同程序是否合规、内容是否符合标准实施联预审。今年5月,区纪委、区农委、区农经办成立联预审执行情况专项工作检查组,对2012年9月30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新签、续签的268份合同逐份检查,摸清底数,查找问题,提出对策。二是对原有经济合同进行规范清理。建立合同电子卡片,登记合同7668份,实现合同电子备案。利用GPS测绘地块9875块,通过“一卡一账对三图”掌握合同详细信息,排查合同潜在风险。按照调增收入、拆除违建、腾笼换鸟的目标,调整合同1200份,集体收益年增近2亿元,太阳宫、黑庄户等7个乡依法解除合同139份,收回集体土地2543亩。三是推行集体资产公开交易。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要求,规范农村资源资产产权交易行为。将台、崔各庄、来广营3个乡在北京产权公开交易平台发布3个资产招租项目,涉及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四是规范村级印章管理。明确村级印章的审批、使用和管理流程。目前平房乡已经实行村级印章委托乡级管理。
(五)狠抓信息化体系建设,农村三资在线监管平台一期建设完成,投入使用。按照“制度+科技”的理念,依托朝阳政务网络系统建设朝阳区农村三资在线监管平台,重点建设以财务管理为链接和以GIS系统为载体的7个管理系统,目前合同管理系统、清产核资系统、产权交易系统、农经统计系统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实现在线监管、预警监督、信息公开、服务决策的目标。资金管理系统、组织建设系统、在线监管系统正在研发建设。
一年来,用制度保障发展,管理规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农村各级的共识,乡、村两级把三资管理工作纳入本地区中心工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制定针对性办法,形成了一批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资源管理等典型经验。通过抓三资管理,抓出了管理效益,抓出了风清气正,抓出了民主作风,增强了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由于改革发展瓶颈问题制约、管理基础薄弱等原因,我区三资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监管力度仍需加强。各乡对三资监管工作重视程度不平衡,三资监管组织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主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需要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职责需要进一步细化。二是制度执行力度亟需加大。村级预算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大额资金使用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债权债务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亟需实施公开招投标管理。三是合同规范清理调整的任务依然艰巨。个别乡村新签、续签合同执行联预审制度落实不到位;部分历史签订的合同存在标的位置不明确、标的价明显偏低、约定期限过长、未约定递增比例、违约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不规范合同调整力度需要加大,合同文本、条款等需要进一步规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朝阳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在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村城市化的科学发展,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资管理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三资管理文件精神,坚持“制度+科技”理念,按照“351”整体框架,搭建三资在线监管平台,推进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进程,为推进农村城市化提供有力保证。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按照“三方监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三资监管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完善三方监管组织体系,明确社员、政府、中介在三资监管组织体系内的定位、职责和实现途径,确保各司其职、有序运转、发挥作用。二是全面完善乡、村两级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年内完成4个乡的乡联社社员代表选举工作,完成46个村合作社换届选举工作。健全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发挥社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作用。深入研究民主公开的方式与内容,强化民主监督。三是强化政府监管。各乡完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充实相关人员,保证资金监管、资产监管、合同监管、项目监管、审计监督等工作机构有效开展工作,确保制度落实。四是充分发挥中介机构服务作用。明确各乡委托代理事项,完善中介机构职责,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在大额资金拨付、合同收款、工程管理、项目评审等重点环节,聘请中介机构提供专业监管和服务,促进经济决策科学合理。
(二)按照事前调控、事中监控、事后监督的思路,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一是完善村级预算管理。各村将全部经济事项纳入预算管理。围绕重要经济事项研究预算标准,为预算编制奠定基础。严格按照村级编制、乡级审批、社员监督的程序执行预算管理。二是强化大额资金监管。各乡根据本地区实际完善大额资金管理制度,针对大额借款、大额资产购建、大额对外投资等重要风险点,规范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到区农经办备案。落实大额资金在线留痕,坚持试点先行,将大额资金使用审批记录等原始文件录入监管系统,逐步实现决策程序证据式管理。三是逐步引入招投标机制,聘请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造价评审,运用制度、民主、市场、科技等手段,促进农村地区工程建设规范合理。四是加强审计监督,各乡结合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分类研究解决对策,及时进行规范整改,提升三资管理工作水平。
(三)按照事前审核、事中排查、事后规范的思路,切实加强资源监管。一是严格落实联预审制度,分类研究完善实施联预审程序。根据联预审执行情况检查发现的问题,逐乡、逐村抓好整改。对没有履行联预审的乡村,下发督办函,限期整改,督导组检查整改情况。二是加大对历史签订合同的清理规范。研究规范农村集体商业用房出租、集体参股、联营等合同示范文本。利用“一卡一账对三图”和对集体土地实施全覆盖清查的结果,各乡分类研究不规范合同的调整方案。按照调增收入、拆除违建、腾笼换鸟的目标,持续加大合同规范清理力度,结合拆违控违、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坚决??,增加集体收益,促进农民增收。三是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推进集体资产公开交易。以市场合理竞争为动力,发挥市场调节优势,采取市场竞价和平台发布两种方式,对涉农使用权、经营权等交易项目实施规范管理。四是规范村级印章管理。加强印章使用工作监管,明确签订经济合同必须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印章。完善各村印章使用审批制度,规范审批流程,明确审批主体和权限。在村级印章委托乡级管理试点的基础上,按照“乡级监管、分级审核、系统备案”的思路,由区级统一研发村级电子签章综合管理系统,乡、村两级联网,试行电子印章管理。
(四)加快三资监管平台建设,为三资管理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在合同监管系统的基础上,研发农村集体土地资源监管系统,为清理规范合同提供决策依据。二是以大额资金在线留痕、预算管理等为重点,尽快完成资金监管系统的开发建设。
(五)加大宣传培训和监督检查力度,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按照三资管理、产业转型、农民增收、保护干部的目标,细化制度建设成果,加大三资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一是细化制度建设成果。指导各乡健全三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发挥乡人大在三资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完善工作运行和权力约束机制,形成健全的监管体系。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区、乡集体经济管理部门加大监督、指导、培训力度,分层培训,分类指导,提升农经干部的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总结三资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宣传推广,争取各方支持,形成推进合力。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根据区委“两个从严”、“四个坚决不允许”的要求,尽快出台三资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将三资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对各乡村班子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评价班子年度工作实际的重要依据。加强对三资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问责,为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提供坚强保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以上是关于我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非常感谢区人大一直以来对农村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监督支持。区政府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各位常委和代表们的监督支持下,以建设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区)为契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务实有效的举措,加大区乡统筹力度,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全面加强和规范我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为促进朝阳科学发展、民生幸福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四增五减:即按照转变思维方式、发展方式、管理方式的要求,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总量、税收收入、集体收入、农民收入增加,违法建设、流动人口、治安案件、安全事故、非正常群体访减少的目标。
2.三资监管“51”模式:即构建“三方监管”、“五项制度”和“一个平台”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模式,具体是健全社员、政府、中介三方监管的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合同联预审机制、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三资管理绩效考核等五项制度,推进农村三资在线监管平台建设。
3.农村集体三资“1+7”政策体系:“1”即区政府《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7”即集体土地和合同管理、合同联预审、在线监管平台建设、组建乡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健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中介机构代理服务、三资管理考核7个配套文件。
4.一卡一账对三图:指朝阳区在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工作中,利用合同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核实、对比与合同有关的图、库、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达到规范合同管理的目的。“一卡”指农村经济合同基础卡片,“一账”指农村经济合同台账,“三图”指农村经济合同涉及土地的规划图、影像图、实景图。
5.三资监管“制度+科技”理念: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按照过程全监管,范围全覆盖的监管思路,建立配套制度体系。以规范各项制度为抓手,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将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内置于三资在线监管平台,达到在线监管、预警监督、信息公开、服务决策的目标。
6.“两个从严”和“四个坚决不允许”: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提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坚决不允许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坚决不允许出现贪图私利、急功近利、损害发展大局的现象,坚决不允许出现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个人专权独断的现象,坚决不允许出现组织软弱涣散、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