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朝阳人大杂志

徐福山:人大代表角色, 让艺术创作格局更大

--《朝阳人大》

 徐福山,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写意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他曾受邀在海内外举办个人展览十余场,参加国内外各机构部门展览百余场,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等机构收藏。2021年当选为朝阳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这一身份的转变,让他更加关注地区文化建设,并且守传统文化传承之重、创时代之新,艺术创作格局更大。

 学在路上,为人师亦为徒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小受家庭熏陶走上绘画之路的徐福山,不仅从事了自己喜欢的绘画专业,更是以老师的身份带着更多的人增进了解绘画,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老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理念。”

 徐福山说,现实教学任务中,他亦是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创新理念贯穿始终,唤起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信、自省、自觉和自爱,让华夏文明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他强调:“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一定是要有意义有价值的,能够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形象,对世人产生积极影响。”

 在学校,徐福山是一位学识渊博、认真负责、事事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他说在人大代表的履职路上,自己则是一个正在一点点学习的“学生”,学会事事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徐福山虚心向老代表请教做“徒弟”,探讨如何提高代表履职质效。他表示,作为人大代表不能拘泥于一处,要时刻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切切实实把群众的愿望反映出来,把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

 当选代表以来,他积极参加区人大常委会和小关街道组织的各类视察调研,努力开拓视野,提出更契合群众期盼和需求的意见建议,不断增强自己的履职信心和履职能力。

 走进群众,接地气有底气

 徐福山认为,民生无小事,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人大代表真正地走进人民群众,要把“接地气”式的调查研究作为代表履职的必然要求,反复调研,真正发现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努力代表、实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作为小关街道选出的区人大代表,结合代表进家站等活动,徐福山每个月都会走进社区,进站履职、联系群众,了解基层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有一次,恰好赶上一位居民来到社区寻求帮助,原来是由于小区住户私家车拥有量增多,原有停车位数量饱和,加之个别住户车辆停放不规范,堵塞了出行通道。听到居民反映的问题,徐福山当即协调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当天将问题解决落实到位。

 当选区人大代表后,作为艺术家代表,徐福山更加关注地区文化建设,结合自己的专业工作,在区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基地的意见建议,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传统文化,助力引领全区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根与魂。”徐福山讲,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产生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迄今为止,中国拥有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40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00多个大项、3000多个小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加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先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表示,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紧密契合全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文化发展思路,徐福山提出了关于建设音乐博物馆的意见建议。音乐博物馆承载音乐的研究、挖掘、演出以及中国乐器、乐谱的整理,不断加深音乐对群众的教化意义,加强广大群众的文化修养,现在纵观全国关于这一方面的文化建设还少之又少。交谈中,他特别提到了古琴艺术,2023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出席论坛的外方领导人夫人前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参观,其中就包括古琴艺术,让众人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徐福山语气坚定地讲:“中华音乐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需要我们传承发展下去。作为艺术工作者和人大代表,双重角色使然,我一定会将此作为责无旁贷的使命去努力践行。”

 弘扬国粹,守护文化记忆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徐福山侃侃而谈,他认为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创作要坚持“双扎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来自于基层、来自于人民、来自于社会,这是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他对绘画有着独特的爱,花鸟画更是擅长的创作领域,在他的画作中不仅能感知到中华古诗词在画中的意境美,更蕴藏时代之音。他曾为自己的画作创作了一首以“梅花”为主题的诗词:梅花香接千古魂,冰雪铸就铁石身。盛世繁华春来早,一枝独秀透乾坤。他以梅花来赞美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徐福山携手多位书法绘画艺术家多次走进社区,为居民书写福字春联,了解群众心声的同时,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今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努力下,徐福山和同事们还将一起完成“融·和:丝绸丹青中国画名家海外巡演”,途经比利时、蒙古、巴基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让中国文化踏出国门走向世界,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人民为大,履职为民”是徐福山履职路上的信条,他心系文化建设事业,致力于用文化的力量鼓舞、激励、感染、影响群众,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