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会刊

朝阳区人民代表大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对区政府关于推动中医药发展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2024年6月27日在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朝阳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公室主任  付小贺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做好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区政府推动中医药发展情况报告的准备工作,教科文卫委员会在主管主任带领下,制定调研方案,明确了“以落实法律法规、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切入点,聚焦体制机制、服务监管、文化传承等重点”的督办思路。突出不同主题深化调查研究,先后组织代表专题视察14次,视察点位17个,参与代表136人次。拓宽渠道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召开公办机构、民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校专家、基层医务工作者多层面座谈会11次,重点部门座谈会4次。会同街乡组织各类“代表走进中医药”活动58场次,参与市、区、乡三级人大代表791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90余条。协助常委会组织专题询问会,打好监督“组合拳”。常委会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双月”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代表意见。6月11日,专委会(扩大)会议对区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初审。

 教科文卫委员会认为,近年来,区政府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特别是2023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以下简称示范试点)后,进一步完善政策机制,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开展层次化人才培养,探索形成具有朝阳特色的中医药发展之路。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委员们也指出我区中医药发展与示范试点要求和群众就医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1.中医药工作体系有待完善。对照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和朝阳区示范试点实施方案,中医药工作制度落实还不到位,部门协同联动机制运行不尽完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中医药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基础工作还有待夯实。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中医类医疗机构综合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对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企业的监管存在缺位。

 2.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有待优化。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南部地区特别是南部农村地区优质资源较少。中西医并重发展格局尚未充分建立,资源整合共享路径未能有效打通。中医药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方面的独特优势体现还不明显,区域中医医疗中心龙头辐射作用尚未有效发挥。

 3.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优质人才数量不足,缺乏岐黄学者、名中医、国医大师等高层次中医药领军人才。区属中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梯队年龄结构不够均衡,30岁以下中医从业者数量仅占9%,长远来看,存在递进梯队缺乏补充力量的风险。基层中医药科研人才占比不到4%,仅有59名。人才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区中医药薪火传承人才培养工程培训选拔的覆盖面难以满足现实需要,普遍性和常态化的中医药人才培训项目还有欠缺,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多样。基层中医药人才面临培养周期长、晋升通道难以打通、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

 4. 中医药发展创新力度有待加大。医、教、研协同不够紧密,在挖掘、培育和整合各方资源上还需持续发力。对中医药科研创新支持不够,中医药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足。科技赋能中医药、中医药数字化发展还需提速,运用大数据、大模型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跟进。中医药与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还需加强。

 5. 中医药文化传播有待增强。传播方式传统单一,创新不足,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针对不同年龄段、地域、人群的传播策略不够系统。中医药文化街乡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宣传活动系统性、针对性、常态性不足。

 教科文卫委员会认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和作用。朝阳区被列入示范试点,是荣誉,更是责任。要以实施示范试点项目为契机,统一思想认识,树立系统思维,进一步下大力气健全体制机制、抓好统筹协调、落实各方责任,加速推进我区中医药发展。在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加强统筹谋划,健全中医药工作体系

 深入实施示范试点项目工作方案,落实区中医药工作专班机制,定期召开中医药工作会,研究解决中医药工作存在问题。加强工作方案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定期审核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配齐配强中医药管理部门力量,强化部门联动工作制度,协调一致推进中医药发展。健全以中医药资源、服务、管理、科研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为政策制定、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加强中医药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评估,确保资金高效使用。完善中医类医疗机构监管平台,按照中医药特点加强对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结构及从业人员的监管。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企业监管力度,明晰监管主体。支持中医药行业协会发展,在制定行业规范、提高行业水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加大支持力度,提高中医药服务群众水平

 统筹区域中医药资源布局,完善贯通驻区医院—区级医院—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医联体,加大对南部地区中医药医疗机构的支持和投入,健全层级分明、功能互补的中医药医疗服务网络,促进中医药服务均衡发展。融合中医的整体观和西医的精确治疗,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以重点专科建设带动中医药服务提质升级,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康复治疗、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加快推进中医医保支付改革,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及符合中医类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加强中医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支持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使其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等级评审、特定医疗技术准入、医疗卫生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公办机构同等的权利。

 三、着眼长远发展,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意见,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扶持力度。健全以实际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机制,确保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拓展中医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中医药事业。优化中医药培训体系,制定系统化中医人才培育计划,加强部门联动、院校联动,开展持续性、多层次的培训,培训对象向基层倾斜。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规范开展“西学中”“中学西”,加大国家级、市级和区级中医药领军人才、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双语中医人才、中医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四、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中医药融合发展

 完善中医药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加大中医药科研经费投入,为中医药技术创新提供保障。推动中医药技术手段现代化,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提高中医药诊疗效果和疾病防治水平。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中医机构的紧密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加强中医药数字产业化建设,根据《朝阳区关于支持数字医疗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中医药相关实施细则,加大企业引培力度和中医药产业布局规划。依托“北京数智中医药谷”、管庄地区等空间资源,引导中医药数字化优质企业落地朝阳。打通中医药行业和数字化行业协同发展路径,让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中医药产学研融合。推进中医药与旅游、养老等事业融合。

 五、突出区域特色,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

 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充分利用手机端APP等便捷形式,搭建传播平台。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中医药文化传播,形成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良性循环。挖掘、保护中医药非遗资源,提高中医药非遗的可见度、应用率与影响力。积极推进中医药国际化,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区政府统筹、各部门联动协作、资源共享互补的体制机制,推动中医药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大力培养民间中医爱好者,播撒传播中医药的“种子”。健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的长效化机制,制定专门组织相关活动的意见,采取建设校园中医药文化角、组织中医药文化学生社团、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相结合等方式,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利用朝阳区丰富的场馆资源、绿色资源,推动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博物馆、文化场馆、主题公园建设,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打造中医药特色街区。

 以上意见和建议,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