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刊物>>常委会会刊>>朝阳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会刊

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区
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对“区政府
‘财政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
地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覆盖’情况
的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2014年8月,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专题听取并审议了区政府关于“财政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覆盖”(以下简称“三个倾斜”)议题办理情况的汇报,会议要求区政府进一步针对“三个倾斜”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加快改进。收到区人大审议意见后,区政府高度重视,责成议题办理工作领导小组16个成员部门逐一对照问题,细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改进,深化办理成果,在健全统筹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以农村发展为重中之重的政府工作机制
针对审议意见提出的“按照建设农村城市化示范区的要求,持续推进‘三个倾斜’,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区政府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坚持将农村城市化作为实现全域发展、破解瓶颈难题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完善区级统筹机制,谋划重点任务,加强督查考评,形成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合力。
一是完善加快城市化的部门联动机制。以一道绿隔城市化6个试点乡建设为契机,建立“1+7+6区级统筹工作机制,由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市规划委朝阳分局、市国土局朝阳分局等31个部门组成前期手续、转居改革、产业发展、资金筹措等7个工作组,同步建立区一绿城市化试点项目建设联审会制度,强化沟通协调、优化工作程序、积极服务履职,支持各乡加快推动“六位一体”任务,为打造农村城市化示范区摸索出一套集成有序的工作机制。
二是探索融入全局的城市化实现路径。将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列为全区“十三五”时期规划纲要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坚持以建设国际和谐宜居之都为目标,围绕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人口调控、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升级、城市社会治理等重点任务启动前期调研,研究创新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科学设定下一阶段指标任务,在更高层次上谋划农村地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三是强化服务城市化的考核督促机制。把抓落实作为推动农村城市化工作的重点,今年区政府着力完善部门绩效考评体系,增加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对部门服务基层推动城市化情况评分的权重,同时发挥区政府督查室“拉一把”、“推一下”的外力作用,督促各部门优先、及时落实涉及农村城市化的关键任务。市规划委朝阳分局坚持在规划审批上优先研究农村地区安置房和产业项目周边基础设施等项目,市国土局朝阳分局加大力度,针对农村地区项目研究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形成了重心聚集农村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投入力度
针对审议意见提出的“加大公共财政反哺农村的力度,投入总量保持较高增长服务,优化农村投入结构,健全区乡财政体制,明确政府、集体事权划分”的要求,区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逐年递增机制,统筹财力聚焦农村城市化各项任务。
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总量投入。2014年农村地区财政预算支出安排122.6亿元,同比增加20.1亿元,增长19.6%。其中向农村地安排基本建设资金36.4亿元,同比增加5.7亿元,增长18.6%;安排公共服务资金29.6亿元,同比增加4.9亿元,增长19.8%
二是不断优化农村投入结构。突出“压缩一般、保证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整合4.3亿元作为朝阳区城市功能疏解与产业调整专项资金,重点保障区域性专业市场、高污染工业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场站及出租大院清理等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任务。将农村地区财政投入的增长部分主要用于安排产业升级、深化社会治理和优化区域环境三个方面的倾斜项目,其中产业项目2.1亿元,民生项目4.8亿元,环境和基础设施项目13.2亿元,有力保障了农村地区产业发展、APEC环境整治、“城市病”治理等重大任务,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逐步健全区乡财政体制。采取提高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标准的方式缓解集体经济压力,逐步明确政府、集体事权划分。将村级公益事业补助标准从每村8万元提高至12万元;绿化养护费由5元/平方米调增至7元/平方米;保洁经费由4元/平方米调增至6元/平方米;提高农村地区绿地政策性补贴标准,每年增加投入3800万元。启动村级重点工作目标管理,按照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向行政村“两委一社”班子成员一次性分档发放工作补贴;对使用财政资金农口切块的工程类项目,不再要求财政资金与乡村自筹资金1:1配比,统一改为财政资金“定额定项”补助,切实减轻了乡村集体负担。
四是做好2015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按科学化精细化目标,落实“财政投入向农村地区倾斜”要求,统筹安排2015年度农村地区财政投入,服务农村城市化各项任务。
三、加快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针对审议意见提出的制定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规划及各项细化建设任务,区政府坚持以道路、水、电和环境建设为重点,积极研究基础设施分年度建设计划,发挥市政基础设施领导小组作用,责成相关部门狠抓落实,着力推进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完善落实农村地区道路建设计划。以农村地区农民安置房和土储地块为重点,按照细化年度任务、完成时限和分阶段实施的要求,分别研究制定了道路建设计划。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置房周边道路建设,将南皋组团等9个安置房周边50条次支干路纳入修建计划,2014年实施十八里店、王四营、小红门、三间房、豆各庄、来广营、东坝七棵树和驹子房等8个安置房周边的29条市政道路(总长约26公里)建设,随路同步实施供水、雨水、污水等市政管线工程。围绕11个部分供地和尚未供地的土储地块,认真梳理出155条(总长179公里)道路建设需求(主干路20条31公里;次干路30条43公里;支路105条105公里),在研究分年度实施计划的基础上明确了投资建设主体。
二是加快计划内重点道路建设进度。区市政基础设施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协调解决双桥东路、广渠路二期、黄楼路等道路建设和京哈高速豆各庄出口、五元桥西出入口两项市级疏堵工程的有关问题,加快工作进度。目前,13条道路建设完工,十八里店、王四营安置房项目周边24条道路已批复立项。相关重点道路建设取得进展,黄楼路已完工、北苑东路涉及我区的跨河桥正在建设。高碑店路、东坝南二街启动前期拆迁,局部有条件路段市公联公司已进场施工。双桥东路已签订拆迁协议,计划先期启动河桥施工。化工路、龙爪树路已获得立项批复,其中龙爪树路局部有条件路段已由市公联公司进场施工。
三是加快解决农村地区市政供水不足问题。南水北调东干渠和第十水厂是解决我区大部分农村地区市政供水的重要基础设施,目前南水北调东干渠已经建成,第十水厂土建工程已完成90%,设备正在进行安装,预计2015年3月试运行,实现为定福庄、东坝、电子城、垡头等功能区供水,改善农村东部及东南部地区市政供水的问题。同步加快市政供水管网建设,将沿五环路铺设市政供水干线的拆迁资金纳入区基本建设专项计划,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目前,五环路从广顺桥至五元桥3.5公里自来水干线已经建成,五环路从五元桥至朝阳北路9.5公里自来水干线也启动拆迁调查,预计2015年底建成。抓住全市首个自备井置换试点区建设契机,积极协调市自来水集团,将孙河康营新村、金盏长店新村直接接入市政自来水。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全面分段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区域内市管自备井置换工作,计划2015—2017年重点推进定福庄、金盏、孙河等东部、北部地区市政供水管网建设,同步开展自备井置换工作,2018—2020年重点推进其余地区市政供水管网建设和相应自备井置换工作。
四是积极推进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共安排市、区资金约7135万元用于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高碑店、黑庄户、管庄、崔各庄等9个乡11个村的道路、雨污水、给水、厕所、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
四、加快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审议意见提出的“要按照城市化标准,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在加快推动农村教育、卫生、文体事业发展方面着力改进,努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深化朝阳区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研究,推进医疗资源挖潜和提前布局。抓住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契机,加强与市级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推动农村地区大医院建设,安贞医院、北京中医医院、朝阳医院分别入驻东坝、垡头、常营地区获市卫计委批复同意,前期立项工作积极推进,其中朝阳医院常营院区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市发改委。来广营地区老年病医院设计建设方案和妇儿医院北院区装修改造方案加紧制定。加大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软硬件投入,2014年落实经费6526万元,在确保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顺畅运行的基础上,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进口全自动生化仪,完善服务功能,满足居民需求。推动医联体服务全覆盖,正式启动北部(安贞医院)、南部(垂杨柳医院)医联体,农村地区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了驻区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支持。探索建立肿瘤防治、中医医联体,启动儿童(儿研所)医联体,高碑店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医联体成员单位。
二是推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按照“三个倾斜”要求,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列为年度重点投入方向,2014年向农村学校投入9.3亿元,同比增长5%。加速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扩充,在东坝、王四营、太阳宫、管庄4个地区新开办九十四中学朝阳新城分校等5所学校。以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综合改革为契机,依据全区10个功能区,划分了15个学区、40个片区,构建了“10-15-40”的教育发展结构,通过新建、整合、引进、集团办学、与高校合作办学等方式,加速推进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结构重组,如工大附中整合双桥中学,在管庄地区与二外合办附属小学等,扩大了农村地区优质资源覆盖面。继续实施“中小学城乡发展共同体”建设,分别由14所优质学校带动21所农村相对薄弱校的发展,在学校办学目标梳理、办学特色定位、课程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实现了融通、取得了成效。启动新一轮市级骨干教师兼职支教工作,组织34名市级骨干教师、深入26所农村薄弱学校开展为期3年的兼职支教工作。继续加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制定了年度乡(村)中心幼儿园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在10个乡的人口聚集地区重点扶持建设乡(村)中心幼儿园,新开办3所农村地区配套幼儿园。
三是不断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完善了农村基层食品安全组织建设,19个乡全部建立食药所,强化了区域内食品药品快速检测、个体工商户食品流通许可和隐患排查等日常监管工作。
农村城市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审议意见中提出的公共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区政府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针对农村城市化中的薄弱环节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动朝阳农村城市化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