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闰)六月二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人大会议>>常委会会议>>朝阳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

【字体: 】【颜色:黑色 红色 灰色
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培育新消费、激发新活力,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议案办理情况的审议意见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2023年10月26日,朝阳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办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培育新消费、激发新活力,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议案情况的报告》,区政府对审议意见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足朝阳特色,塑造开放时尚的消费新优势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出台《朝阳区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围绕提升商业空间品质、优化消费品结构等7个方面提出27项举措,细化150条具体任务。实施朝阳区2024年“1+7”产业政策,打造以国际化为特征,以商务服务、金融、高新技术、文化为核心的产业体系,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加大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出台《朝阳区加快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围绕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若干措施,发放6000万元汽车消费专项支持资金,包括5000万元汽车消费券和1000万元汽车平台奖励,激发汽车消费活力。

 (二)提高消费开放水平。打造入境消费友好环境,提高外币卡刷卡POS机布设率,全区10个重点商场,4家4A、5A级景区,有消费功能的10家博物馆及129家重点酒店实现外卡POS机全覆盖。联合蚂蚁集团将蓝色港湾打造为“朝阳区支付服务示范街区”、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完善现金使用环境,印发6千份宣传海报和3万份普法折页,实现所涉重点业态与商户全覆盖。探索推动外籍人士来华旅游、住宿、商务、就业等服务的定制化,提高重点场所涉外接待能力和水平。激发离境退税商店活力,举办“北京市离境退税标识指引规范行动”启动仪式,支持北京SKP、国贸商城开展离境退税商店标识指引规范行动。目前,我区共有离境退税商店304家,占全市总量的30%,居全市第一(其中“即买即退”试点商店5家,占全市总量的近36%)。

 (三)提升消费品牌丰富度。发展首店经济,依托北京SKP、国贸商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力发展高能级首店经济,鼓励高端品牌旗舰店、概念店、主力店等在朝阳区设立“首店”。1-8月,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我区新增首店234家,2019年以来累计首店落地数量达2246家,居全市首位。FILA ICONA亚洲首店、安踏作品集中国首店入驻三里屯太古里,瑞士独立高级制表品牌亨利慕时、隐溪茶馆等北京首店入驻国贸商城。培育新型消费品牌,支持举办品牌发布、限时快闪、艺术展览等活动,秀水街立足国潮优势,打造“北京礼物”;THE BOX引进本土潮流品牌,国潮品牌达90%;郎园Station培育dotcom coffee古点咖啡、Hidive潜水中心等近20家新消费品牌。焕新老字号品牌活力,指导北京同春堂中医医院、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参与老字号项目申报,推动老字号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北京工艺美术馆参加2024北京直播电商购物节,华贸中心举办老字号嘉年华,推出标准发布、品牌展示、互动体验等活动。

 (四)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地标。深化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建设,举办2024亮马河醒春启航暨水岸国潮文化节,启动2024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暨京津冀消费季,开展宝马概念展、LV限时书店等高频次、品牌化活动,以水岸多元化业态引领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完成亮马河经济带定位策划及规划方案,优化提升水岸节点商业,燕莎码头、方舟湖等点位对外开放。推动微博新浪电竞中心建设,预计下半年完工并投入运营。推进CBD千亿级商圈建设,印发《CBD×三里屯国际消费体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推动朝外片区一、二期更新,推进三里屯太古里北区提升改造。高标准举办CBD论坛,设置“1+4+N”活动框架,涵盖商务、金融、文化、消费4大版块及N场各类周边活动。开展CBD影像季、音乐季、“让世界遇见三里屯”等国际特色活动,打造具有国际范、时尚化、潮流化的国际消费体验区。

 (五)持续推进“四城”建设。建设美食之城,支持大众点评必吃榜在朝阳发布,举办2024北京必吃榜市集、北京国际美食荟、国际精酿啤酒节等餐饮主题活动。黑珍珠、米其林、大众点评2024年“必吃榜”上榜餐厅数量分别占北京市上榜餐厅总量的65%、60%、40%。建设茶香之城,举办第二届茶香文化节,发布茶消费活力地图,推出茶香游园、茶花市集等“茶+”活动,全网可统计传播量达3.3亿人次,海外总浏览量超4500万人次。推动新茶饮品牌茶猫Tea Cat、喜茶·茶坊全国首店落地合生汇、三里屯太古里,丰富茶文化消费供给。建设咖啡之城,举办第二届北京CBD咖啡文化节、颐堤港咖啡青年节、郎园车站咖啡节、“咖阅时光·啡常朝阳”展等活动,推动本土咖啡品牌发展。建设时尚之城,支持中国国际时装周、AW2024北京时装周在朝阳启幕,推出潮流发布、数字时尚等活动。推动商圈、园区与院校合作,秀水街联合北京服装学院打造中国定制中心,751举办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搭建时尚设计师产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链条。

 二、增强消费品质,打造优质多元的消费新格局

 (一)促进传统行业提档升级。提振汽车消费,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赴广东省、福建省学习考察,吸引奔驰宝马合资企业和巴博斯、昊铂、纵横佰合等汽车品牌落地,提升新能源汽车消费占比(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消费占比汽车消费32.1%)。丰富汽车品牌展示场景,支持宝马中国在亮马河畔举办新世代车展、特斯拉赛博越野车在鸟巢展出、北京交通台在冰丝带举办汽车生活节等活动。发展平台经济,西店记忆、鹏泰宝尊等4家荣获2024年北京特色直播电商基地称号,目前我区共6家,占全市25%。联合抖音生活服务举办“点亮夜京城”活动,联合小红书举办“植物系穿搭”趋势秀,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带动平台、商场流量及销售增长。推动DT51、林奥CITY PARK等十余家商场入驻抖音平台,助力商场数字化转型。做强综合零售,打造贯穿全年的“潮朝阳”消费季活动,在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推出“暑(属)你最潮(朝)”暑期消费季、服贸消费月等系列促消费活动,以活动矩阵营造浓厚消费氛围。扩大电子消费,推动京东超级体验店在我区注册,红星美凯龙打造北京首个适老化家居体验中心。支持家电家居行业与地产商异业合作,开展焕新家电节、家电消费季,营造以旧换新消费浓厚氛围。

 (二)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发布《朝阳区助力“演艺之都”建设实施方案》,举办“首届北京朝阳花园节”“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精品微演出”等文旅活动。开通全市首条“文旅公交专线”,串联起朝阳公园、燕莎蓝港等30多个点位,打通文旅交通道路“血脉”。开通“潮朝阳观光巴士”,提升市民游客游览夜景体验。增强体育消费活力,与北京市青体联对接,支持赛事IP进商圈,举办北京市青少年街舞大赛、跑酷积分赛。支持双奥场馆打造2024年世界泳联花样游泳世界杯(北京站)、2023-2024赛季全国速度滑冰锦标赛等赛事活动。开展体育运动消费季,举办首届“科技运动活力朝阳”虚拟运动比赛、2024首届体育文化节暨“潮体星空汇”体育市集等体育+消费活动。举办斯迈夫国际体育产业展览会,赴中国体博会开展招商推介。提升数字消费能级,推进通盈中心元宇宙、蓝色港湾元宇宙等重大场景项目落地,赋能重点区域数字商圈建设。支持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上线乐园虚拟现实呈现、城堡沉浸式体验等数字技术应用。支持运通数字空间开发数字人民币产业金融SaaS平台,联合商圈、头部互联网企业等打造元宇宙游戏化社交与线下购物相结合的消费场景。

 (三)强化教医养展资源转化。丰富教育资源供给,用好《朝阳外国人手册》,引进教师国际化培训课程,扩大朝阳国际教育消费影响力。推动新航道、英之界等成人语言类教培企业落地,推进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入驻预付管家平台。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推动嘉会国际化医院项目建设。加快区域互联网诊疗平台建设,54家机构、1677名医生注册互联网诊疗平台。发布医疗美容主诊医师专业备案流程指南,做好全区366家医疗美容机构监督管理工作,扩大美丽消费群体。增强会展经济带动效应,依托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举办朝阳区招商推介会,推介朝阳区营商环境及招商政策。联动2024北京车展,吸引数智未来、楚航科技等企业落户。推动区内场馆改造,国家会议中心二期计划年底完成主体部分工程竣工验收。

 (四)营造商圈消费新场景。持续优化商业布局,支持北辰荟打造集品质社交、休闲娱乐、文化购物、美食体验为一体的京北“精致社交幸会场”。引导合憬荟赋能社区消费新场景,吸引近30家品牌店铺入驻。支持THE BOX朝外B座打造青年客群品质生活目的地,吸引茑屋咖啡、ONE MOMENT等入驻开业。同时,落实市级商圈规划布局,推进街区控规编制。三里屯商圈由南向北划分文体消费区、商业集中区和高品质绿色休闲区,改造提升商圈业态品质,打造高水平数字化的未来生活体验商圈。安贞商圈着力打造安贞新坊活力街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以片区更新带动区域活力。创新项目更新机制,总结改造经验,制定“城市更新政策工具箱”。打造全市首例通过建筑用途转换实现传统商业更新的商业项目,朝阳大悦城地下仓储功能更新为商业用房,应用“一窗通办”全链条审批模式,从规划到开业仅用时50天。

 (五)打造朝阳“不夜之城”。支持发布2024北京“夜京城”打卡指南,我区入选7个“夜京城”地标、17个“夜京城”打卡地、6个品质生活圈,单项获评数和获评总数均居全市第一。成功举办2023年第一届北京朝阳国际灯光节,打造全域艺术光影场景,举办200余场系列文娱消费活动,SKP、蓝色港湾等重点商圈客流量超1000万人次,较日常客流上涨31%,21天形成销售额近21亿元。推进2024年第二届灯光节落地实施,谋划灯光节期间重点商文旅体活动,梳理光影打卡消费场景,明确灯光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举办“首届温榆千灯会”,单日客流量达1.7万人次,有效拓展消费空间、丰富消费场景。持续培育建设合生汇、华贸中心、北投月色码头等深夜食堂,支持举办啤酒欢乐季等活动,丰富夜间消费场景。

 三、完善服务保障,构建舒适高效的消费新环境

 (一)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放宽政策限制,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制定“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改革工作方案,40个行业上线“一业一证”办理。优化大型活动审批流程,全面落实大型活动优化审批要求,上线62个“一件事”场景,线下设立“举办大型活动审批”综合窗口,“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办件为全市首例。强化人才支撑,举办北京市首届咖啡师大赛,深化“朝匠优品”培训品牌和“朝匠技弈”竞赛品牌,打造新型人才队伍。召开第三届职业培训发展大会,创建“产教研培评”共荣发展交流平台。与美国戴维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形成“区级-市级-国家”纵向三级审核机制和“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横向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截至8月,共受理企业信用修复申请882条。规范消费市场经营,持续开展商标注册便利化服务,推进食品、特殊食品、药品企业检查,守住安全底线,提振消费信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全国12315平台、北京市12345热线、来信、来访等多途径,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推进预付式消费领域分行业监管工作,完善各领域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

 (三)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交通环境,细化重点商圈周边治理,完成SKP、合生汇、朝阳大悦城周边等多处交通综合治理,进一步缓解区域交通拥堵。打通双井至CBD慢行系统,有效畅通道路微循环。对工体北路开展综合整治,解决商圈慢行系统不连续、商业景观照明欠缺等问题。打造三里屯路漫享街区,推动街区品质提升。朝阳站交通枢纽9月底已完成整体建设,正在推进竣工验收相关工作。推动物流节点建设,推进确定物流节点项目运营主体,优化园区升级改造方案,完善物流存量项目库,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持续入驻。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街乡便民网点精准补建,抓好监测管理。搭建数字化便民服务平台及智慧场景,推广左家庄街道“一码共治”实践经验。举办一刻钟品质生活节,提供惠民服务。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成66个便民生活圈。

 (四)强化统计监测服务。对标国内外一流消费中心城市,完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国际影响力、消费驱动力、特色竞争力、环境支撑力4个方面、51个指标,丰富评价维度和数据来源。研究服务消费的统计分类,对通信、交通、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娱乐等六大领域开展监测评价工作。研判消费品市场整体走势,加强地区间的对比,动态评估消费市场情况,关注消费新增长点。紧盯企业做好纳统工作,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纳统培训。

 (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中央市属媒体刊发推送朝阳消费相关报道820余篇,区级媒体平台推出中英双语融媒产品70余部,“精彩朝阳”海外社交平台账号发布帖文50余条,海外阅读量超490万人次,互动量近2万人次。开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专题专栏,刊发推送相关报道480余篇。开通北京朝阳WOW小红书账号,吸引1万粉丝关注,多渠道立体化宣传朝阳消费氛围。依托“好评如朝”网宣矩阵,发动网络名人参与助力,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助推我区特色文旅活动内容720条,话题阅读量达1.5亿次。持续擦亮“中外记者看朝阳”“国际学子看朝阳”活动品牌,邀请国内外媒体记者和留学生走进亮马河、朝阳公园、郡王府等点位参观采访,不断提升朝阳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